1.合肥芯片龙头集聚每年新增近20家;
近日, 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的300台研发设备基本全部到位, 一座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厂房巍然屹立, 今年下半年将投片试生产, 大批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有望在明年用上 '合肥造' 的存储器芯片.
集成电路产业, 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 被称为 '工业明珠' . 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三年内已集聚了129家集成电路企业, 覆盖了从设计, 制造, 封测, 设备和材料等全产业链, 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 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 曾是集成电路产业 '荒漠' 的合肥, 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已跃升为 '后起之秀' .
当今时代,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 如今的合肥, 正在奋力打造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 而冲刺 '世界级产业集群' 的集成电路产业, 无疑将是城市产业创新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注解.
龙头集聚每年以新增近20家的速度发展
2017年12月6日, 总投资达128亿元的合肥晶合集成项目正式量产. 依托未来几年的建设, 合肥晶合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面板驱动芯片的制造商. 晶圆制造这一环节落地, 打通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使合肥市站上产业发展最前沿.
同月, 芯片封测 '双子' 项目落户合肥, 总投资35亿元, 将设立中国大陆最大的半导体显示芯片封测公司总部和封装COF卷带生产基地, 为合肥市打造 '中国IC之都' 再添引擎.
龙头企业不断聚集. 在设计环节, 合肥市拥有联发科技, 群联电子, 兆易创新, 君正科技等102家知名企业, 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就达5家, 世界顶尖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联发科技更是将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落户合肥; 在制造环节, 晶合12英寸晶圆实现量产, 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加快建设, 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占据世界DRAM市场约8%的份额, 填补国内DRAM市场的空白, 合肥市将跨入世界级存储器制造重镇之列; 在封装测试环节, 拥有通富微电, 新汇成, COF卷带和硅迈等项目; 在设备环节, 芯碁微电子双台面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打破了国外高端激光直写曝光设备垄断, 大华半导体封装专有生产装备和精密模具实现量产销售.
目前, 合肥市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29家,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设计, 制造, 封装测试, 材料, 设备全产业链的城市. 数据显示, 2017年, 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值235.6亿元, 同比增长31.03%, 落户企业还在以年均20家的速度增长.
创新引领 '屏-芯-端' 一体化产业特色显现
走进位于新站高新区大禹路和西淝河路交口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展厅不仅展示了 '合肥造' 的晶圆成品, 从薄膜生成, 光学微影, 到蚀刻, 掺杂, 化学机械研磨等晶圆制造工艺流程也一目了然.
2019年, 晶合晶圆一期项目满产后, 产能将达每月4万片, 有效填补国内驱动IC产业领域空白, 5年内将使合肥的面板驱动芯片国产化率提高到30%, 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的局面, 实现 '芯' 和 '屏' 的有效结合.
合肥市是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 全国规模最大, 产业链最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全国重要的汽车和装备制造基地,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据预测, 合肥市仅家电, 面板显示, 汽车电子和绿色能源等产业, 每年对各类芯片的市场需求就达数十亿片, 总额超过300亿元, 市场需求巨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 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产值, 进而带来100元的GDP增长. 然而, 目前国内的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
如何突破? 经过三载磨砺, 合肥市探出了自己的路子, 以创新为驱动密码,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 概括来说, 即以本地市场为牵引, 人才资源为支撑, 与本地产业高度融合, 初步形成三大产业特色芯片集群. 在面板驱动芯片领域, 集聚了敦泰科技, 集创北方, 中电精显, 宏晶, 龙讯等企业; 在家电芯片领域, 集聚了君正科技, 硅力杰等企业; 在存储, 汽车电子, 电源芯片等领域也已经布局.
要素支撑护航 '产业生态链' 形成
优质产业才能留住优质人才. 在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合肥的重要因素中, 人才成为关键.
'高端人才和关键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严晓浪建议, 通过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进行产学合作协同创新,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如今, 合肥市正着手培养自己的集成电路人才队伍, 将微电子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中科大, 合工大, 安大等 '双一流' 大学, 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市14所高校拥有近万名微电子相关专业的学生, 北航微电子学院, 中科大微电子学院和合肥微电子学院建设加速推进.
在人才引进方面, 合肥市在一次性人才补贴, 工作津贴, 住房, 子女教育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 针对我国台湾地区和外籍人才需求, 加快建设国际化社区, 完善国际医院, 学校等服务设施, 吸引更多人才前来.
在资本要素方面, 合肥市发起成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助力产业大步飞跃.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华登基金, 建广资产, 中兴合创, 银库资本等产业投资基金的参与, 集成高端要素, 支持重点项目, 撬动产业发展.
在政策支持方面, 合肥市率先出台了《合肥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从支持研发, 促进应用, 平台建设等方面支持集成电路企业发展; 在平台搭建方面, 投资4000万元建成投用集成电路设计验证分析公共服务平台 (ICC) ……聚合资源要素, 依托人才和政策红利, 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正在构筑起更大的发展优势, 构建起产业生态链.
逐梦未来 '中国IC之都' 崛起可期
今年全国两会上, 集成电路再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列为实体经济发展第一位. 今年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 '要推动新型显示, 集成电路, 光伏太阳能, 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世界级产业集群. '
一直以来, 国家和安徽省高度重视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工信部将合肥列为全国9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 国家发改委将合肥列为14个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部分项目已纳入 '十三五' 国家重大集成电路生产布局规划. 安徽省将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列为省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017年初,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这一 '国字号' 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 将为合肥市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源; 今年3月, 《合肥市支持 '三重一创' 建设若干政策》正式印发, 未来3年内, 合肥市每年安排2亿元支持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在国家和省里的支持下, 合肥市正紧抓机遇, 聚焦资源, 突出重点, 努力将集成电路打造成为继新型显示产业后又一个提升竞争力的核心产业. '十三五' 期间, 合肥市将围绕完善 '合肥芯' '合肥产' '合肥用' 全链条, 全力发展存储芯片, 驱动芯片和特色芯片的设计和制造, 到2020年力争产值突破500亿元, 制造业和设计业均位居全国前五位, 全力打造 '中国IC之都' . (孙皞乾 记者 苏晓琼) 合肥日报
2.中国半导体发展需要国际朋友圈;
中国半导体发展需要国际朋友圈
程久龙
今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站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展望未来, 中国的对外开放之路何去何从? 问题的答案直接关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与崛起.
对此,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带来进步, 封闭必然落后.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 '
这已经给中国未来的对外开放之路定调——中国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 而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升级, 要融入到全球化的创新体系中. 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更应该拥抱开放, 面向全球化.
事实上,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一直没有离开全球化的影响. 以韩国三星在西安的半导体项目为例, 早在2012年,西安高新区成功引进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 其一期项目总投资达100亿美元. 该项目创下了三个 '最大' ——三星海外投资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行业最大外商投资项目; 陕西乃至西部地区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项目.
三星电子存储芯片一期项目2014年5月竣工投产, 创造了 '陕西速度' . 该项目带动了10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西安高新区, 使西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 西安就是重要的半导体基地, 新中国最早的第一块集成电路也是西安微电子所诞生的. 但长期以来, 西安的半导体产业 '散而小' . 有数据显示, 三星来之前, 陕西的集成电路产值大约100多亿, 2016年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产值是500多亿. 这意味着五年间, 西安的半导体产业规模翻了五倍.
除了经济指标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 据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具美汝透露, 原本全线使用进口设备的三星西安工厂, 目前已引进一家上海的半导体设备公司试用——这意味着, 已有来自中国的本土企业参与到三星在西安半导体的产业合作.
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走过40年, 随着我国 '引资路径' 的优化与升级, 外资来华的投资策略也在不断调整. 从最初的单一的依靠中国土地资源, 劳动力成本, 发展到今天, 越来越本土化的投资策略, 越来越强调与本土产业的协同合作.
以三星为代表的一批国际IT巨头, 陆续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 中国早已不再是其简单的 '代工厂' , 而是更深入的参与到其全球化的技术创新体系. 这种变化背后的主因有两点: 一是, 中国市场日趋重要, 而这个重要的市场需要更加适应本土化创新的产品; 二是, 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的进步, 让其有参与 '巨头们' 全球化创新的可能.
这种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的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 又反哺的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同样以半导体产业为例, 外资在中国市场的人才培养, 管理模式, 工艺流程等领域的积累和输出, 在一定程度上, 也加速了本土半导体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数据显示, 过去五年来,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技术实现多点突破, 产业链各环节得到全面提升, 产业保持年均20%增速.
对此, 工信部部长苗圩公开表示: '集成电路是高度国际化产业, 开放, 合作, 共赢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始终秉承 '开放发展' 的原则, 从资金, 人才, 技术和市场等多个层面深化国际合作, 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开放创新发展, 努力融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当中. '
站在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高度, 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聚合全球资源. 3月28日, 三星 (中国) 半导体有限公司存储芯片二期项目又在西安破土动工, 体现了新时代的 '西安效率' .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对外开放, 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经济观察报
3.柔性电子器件关键设备:中国研发出新石墨烯电容器;
中新社合肥4月12日电 (吴兰 周慧)合肥工业大学12日发布消息称: 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石墨烯薄膜, 并成功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 这种柔性超级电容器可为可穿戴设备提供高效安全电源, 是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设备.
相关成果12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化学》上.
据介绍, 石墨烯因优异的光学, 电学, 热学, 力学等性能, 成为新型储能器件的理想材料. 然而, 由于石墨烯纳米片之间界面作用较弱, 且缺少有效的组装方法, 研发具有超薄, 透明, 自支撑的石墨烯薄膜, 并用作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仍面临巨大挑战.
该校科研团队及其合作者采用宏观尺度纳米组装等技术, 成功制备出的一种高强度, 自支撑, 超薄透明的石墨烯薄膜.
据介绍, 该薄膜仅由两层氧化石墨烯单层膜组成, 厚度仅为22纳米, 无需辅助材料即可实现自支撑, 并可通过增减单层膜层数实现厚度和性能的可控调节. 同时, 该薄膜横向尺寸达厘米级, 具备可裁剪性和优异的拉伸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新型薄膜不仅能保持优异的机械性能及光学性能, 而且由其组装而成的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体积电容值, 良好的电机械稳定性, 展现了优异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在循环充放电7500圈后, 该薄膜电容值保留高达91.4%. (完)
4.西安 '芯' 路: 引进 '头马' , 驱动 '雁阵'
西安 '芯' 路: 引进 '头马' , 驱动 '雁阵'
杜远
2017年9月, 西安创业咖啡街区迎来了该市首家 'IC咖啡' , 慕名而来熙熙攘攘的顾客中, 多是集成电路行业的圈内人, 这不仅是一家咖啡馆, 还是一个专注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服务平台, 某种意义上, 它更是一个反映行业冷暖的晴雨表.
最近5年, 西安的半导体产业 (注: 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最主要部分) 从100亿元的规模增加到500亿元, 这条火热的产业链仍在升温, IC咖啡是其中的一个节点, 而链条的 '头部' , 则是2012年布局西安的三星. 当年, 这个史上最大的外商单笔投资项目不仅改变了西安的半导体产业, 也改变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格局. 3月28日, 三星存储芯片二期项目在西安开工, 用西安市长上官吉庆的话说, '这使西安成为全球半导体存储芯片领域的重要一极' .
溯源西安半导体产业
追溯中国半导体的源头, 西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城市, 这一电子科技重镇有着长达40多年的微电子技术发展历史, 以及20余所与微电子, 电子信息有关的科研机构, 西安从来就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上的重要坐标.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 仍是中国引入外资的起步阶段, 当一些沿海地区主要囿于 '三来一补' 之时, 西安已经开始尝试在高科技产业上有所突破. 2003年, 德国英飞凌, 美国IR落子西安, 分别投资建设了半导体研发中心和封装测试厂. 2005年9月, 时为全球第二内存芯片厂的美国美光决定在西安投资2.5亿美元, 建立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基地, 西安从此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1.0时代,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便是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引入半导体代工产业. 而从西安引入全球一流半导体企业, 并逐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开始,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可以说进入了2.0时代, 西安在此过程中凭借诸多优势占得先机.
一方面, 西安深厚的人才积淀成为其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从中科院院士, 国家 '863' 计划微电子专家组成员, 到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设有微电子专业的高校, 再到专业性的技工学校, 西安坐拥完整的人才培养和输出体系. 正如一位在西安投资的外企高管所言, '用中国人的智慧服务中国人民的大市场. '
另一方面则是西安这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吸引高科技, 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大项目, 已经演化为城市与城市, 地区与地区之间思想观念, 文明程度, 投资环境及经济实力等综合因素上的竞争与较量. ' 西安一位高层官员曾如此分析.
大项目效应
2012年, 西安引入三星项目, 这对于西安半导体产业乃至整个陕西区域经济有着 '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意义. '2012年开始, 西安的半导体产业有了很大提升, 原来是国内的半导体基地且国内企业为主的状态, 现在变成了和国际接轨的基地' , 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具美汝说.
在半导体产业发展初期, 西安相关企业只能从省外寻求配套, 甚至 '连包装的箱子都需要从沿海地区拉过来' , 而随着三星项目整体建设的快速推进, 一批与该项目密切相关的配套企业陆续落户西安.
美国空气化工, 日本住友, 韩国东进世美肯, 华讯微电子等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西安. 仅2012年, 西安就吸引配套企业88家落户, 总投资约4.38亿美元, 至今已带动10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驻.
如果说三星是西安发力半导体产业的 '头马' , 随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聚集, 西安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发展为暗合 '雁阵效应' 的集群发展时代, 一马当先, 万马奔腾, 从而在半导体行业创造了著名的 '西安速度' .
更重要的意义, 则是西安开始踏入半导体产业价值链的上游. '我们国家早先引进过的半导体技术, 大部分都是淘汰的或者技术落后的产能, 而三星这个项目是我国引进的第一个和全球同步技术的项目. ' 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常务理事长何晓宁说. 回顾西安半导体发展的历史, 聚合全球最先进的资源, 从高起点切入战略性的高端产业的发展模式, 亦是西安半导体产业提速, 突破的重要一环.
规模效应的凸显和产业链的成型, 也使西安乃至陕西的半导体产业在最近四五年间踏入第一阵营. 2012年以前, 陕西的半导体产业年产值大约100多亿元, 2016年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产值超过500亿元. '50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 国内整个半导体产业陕西排到了第4位, 仅次于上海, 北京和江苏, 此前是排第8位. ' 何晓宁说.
在半导体产业的下游, 西安也进行着持续布局, 华为西安智能终端中心, 中兴通讯(31.200, 0.00, 0.00%)终端系列项目等先后入驻. 仅中兴通讯终端系列项目, 就造就了我国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 目前年产量已经超过2000万部.
随着西安半导体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对产业人才的吸纳和聚集效应也快速显现. 西安的高校数量在国内排名第3, 有20多所设有微电子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约占全国的1/6, 成为西安半导体产业链天然的人才蓄水池.
仅以西安电子科大为例, 该校发布的《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2017年其毕业生到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行业工作的比例为35.41%, 近年来以年均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增长.
此外三星等半导体巨头的入驻, 也带动了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人才流向西安. '在美国工作时, 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一眼看到二三十年的行业, 成熟也意味着缺乏机会, 而在西安和中国, 我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变化' , 一位归国的半导体行业工程师在其个人博客上写道. 从高端技术人员的回归, 到生产一线各类技工人才需求的增长, 半导体产业和人力资源在西安形成了互相促进的态势.
再提升机遇
三星西安存储芯片项目二期的落地, 让西安的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巩固了其发展优势, 但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半导体产业格局来看, 西安如今面临着再上一个台阶的机遇, 也肩负着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的使命.
尽管近年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迅速, 但与自身需求之间仍存在着巨大差距. 贝恩咨询公司 (Bain&Co.) 的数据显示, 近年来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1千亿美元, 占全球出货总量的近1/3, 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 ~ 7% .
弥补这种缺口和差距, 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按照 '中国制造2025' 的规划, 未来中国将沿着 '产业链整合, 技术链升级, 价值链提升' 的道路发展, 分阶段地在企业实力, 技术水平和市场能力方面夯实基础, 积累实力, 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 从现代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 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 也大都有一个引进, 学习, 提升的过程中. 引进世界领先企业, 在合作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也是西安正在实践的路径.
'集成电路是高度国际化产业, 开放, 合作, 共赢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始终秉承 '开放发展' 的原则, 从资金, 人才, 技术和市场等多个层面深化国际合作, 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开放创新发展, 努力融入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生态体系当中' , 国家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8日的三星项目开工仪式上说道.
在业内人士看来, 国际端的合作在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产业链的相互合作中不断提升, 才是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明智选择. 与此同时, '两条腿走路' 的思路也是现阶段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2014年, 中国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又称 '大基金' ) , 首期募资1387.2亿元, 预计带动总投资额将超万亿, 尝试以多种方式促进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 近期国内多个地区加码半导体产业投资, 也映证了这一趋势.
'通过与半导体存储芯片行业强者的合作, 优秀的工程师们也将成长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坚实砥柱. ' 三星方面有关负责人说, 西安将逐渐形成一个过千亿元的半导体产业集群, 并将进一步跃升为世界具有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同时, 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在半导体市场的地位迅速提升. 此外, 三星的持续投资, 还会推动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省地方经济, 并对中国西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产生积极效应.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