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芯片大厂的独特视角, 看中国为什么不受发达国家待见

作者: 知乎@山有枝

我是偏乐观的.

首先声明我承认中国有很多问题. 但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那种把中国的各种问题一罗列, 就得出结论吃枣药丸之类结论的. 这种论证太廉价. 要说问题, 三四十年前问题更多, 八十年代的公知讲喊的是 '河殇' , 但中国没有完蛋, 还是走过来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

看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 给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私人的一个角度. 算是十几年参与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体会.

我在一家美国集成电路公司X. 虽然不涉及什么机密但我还是隐去公司名字, 当然行内人一看也明白. 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 说X在世界顶级之列应该没有争议. 销售额X不是最大, Intel最大, X稳定在全球第三到第五左右. 但X特点是产品线特别特别宽. 宽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按完整产品型号来细分: 几万多种, 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从几千美金一片的专用处理器, 到中国花钱都买不到的禁运的高性能AD, 到几角几分美金一片的小逻辑小运放芯片, X都有.

正因为这样的特点, X产品应用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 基本上只要带电的地方, 都可能用上X的产品 (只是说可能而不是一定, 毕竟X也面对很多竞争) , 甚至你眼前这个手机可能已经用上了. 基站, 服务器, 手机, 电脑, 电视, 数控机床, 医疗器械, 汽车, 高铁, 高压输电, 智能穿戴, 点钞机, POS机 (扫二维码那种) , 伺服, PLC, 空调, 机器人, 工业控制, 数控机床, 变频器, 电影, 照明, 新能源, 无人机, 电梯, 冰箱, 洗衣机, 音响, 示波器, 声光电玩具, 水电气表, 摩拜的GPS电子锁……基本上你能想到带电的应用, 或多或少都能用上X的产品. 我罗列的这些应用, 只要在中国能排进前几位的公司, 肯定都是X的重点客户. 行外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 但X就是这么样的公司.

所以我自己观察一个东西: 'X指数'- - 就是X在中国的总销售额. 我觉得这个X指数能反应一定的问题, 因为:

1. 如前面所说, X的产品很全, 可以覆盖非常非常多行业.

2. 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源头或核心. 很多产品都需要芯片, 连运动鞋里都带芯片了. 因此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指向标. 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我们的客户, 要么被我们的客户所间接覆盖 (譬如纺织业被我们做电动缝纫机的客户所覆盖) . 通过芯片可以见微知著.

3. X在中国的销售额规模已经很大, 而且高度分散. 快速增长到今天已经每年几百亿人民币, 这个规模我认为已经有统计代表性了. 而且因为产品种类多, X在国内的客户数以万计, 高度分散.

4. 能用X产品的公司, 或者说需要芯片的公司, 需要一定的研发能力. 虽然不一定是最高精尖的部分, 但在制造业里也绝对脱离传统或低端了, 不是钢筋水泥傻大黑粗, 也不是衣服鞋子塑料盆. 他们的产品可算中档工业品, 少部分可算高档工业品. 他们的表现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

5.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X的数据系统统计销售额, 是把纯代工加工排除在外的. 举个例子: 富士康在中国生产苹果手机戴尔电脑, 里面用到X的芯片. 在X的体系里这个业绩是算在美国团队而不是中国的. 因此这里说的X在中国的销售额, 反映的是研发设计和生产都由本土客户产生的生意. 行内话叫Local Demand Creation, 本土需求. 虽然富士康之类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 但本土需求显然含金量更高.

说了那么多, 结论是什么呢?

1. 结果是按年看05年至16年的每年, 都刷新前面的记录, 创造了历史最高. 包括08年金融危机那两年.

2. 12年还是13年, 中国就成为X全球第二大市场了. 超过日本, 超过整个欧洲之和, 台韩自然不在话下, 整个印度大概还没有我们一个城市生意大. 当然最大的还是美国 (一家苹果就占了X全球生意的不小一块, 也是最大的客户) , 但中美已经是一个等级, 远超其它国家. 如果按照宽口径统计中国制造业, 就是把上面第5条所排除的代工需求算进去, 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

3. 这两年都说经济不太好, 生意也没有想象的难做- - 17年2季度X指数又创新高. 现在3季度过去两个半月, 再刷新历史最高没有悬念. 而且上半年增速还达到了近年少见的水平. 几个规模类似的友商增速也都创近年最高.

4. X自己生意涨, 但其实在中国市场可能是丢份额的. 部分是输给了外资竞争对手, 不少是丢给了国产. 譬如华为的海思芯片就在IPNC等图像处理领域把我们的DSP干翻了. 说明中国对芯片的消耗涨的可能更快.

本质上, 没有下游巨大的研发, 设计和制造能力, 是不可能需要上游这么多芯片的. 所以, 以我在X这么长时间观察中国制造业的理解, 我们的制造业确实在扎扎实实的转型升级. 中国现在靠的是海量的工程师红利 (不光是IT电子类, 也包括土木工程, 化学生物等) . 现在看耐克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就宣称中国药丸的人, 大概活在一二十年前.

很多国家, 连X这个以触角长为特点的IC公司, 甚至连个办事处都没有. 但是X在中国, 晶圆厂, 封测厂, 物流中心, 做研发, 更不要提市场, 销售, 技术支持. 投资以数百亿计. 从这个角度上说, 我觉得中国的产业在一点点往上爬, 已经和普通国家拉开差距.

产业, 科技能不能往上爬, 是国家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甚至是推动上层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的因素. 除了那些资源型国家 (如沙特) , 所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根本原因, 就是在科技树, 产业树上站得高. 老牌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就开始爬了, 后起如韩国虽然时间晚但在直追. 普通农业, 低端制造业不可能使国家富裕, 那些行业不可能有超额利润. 只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才能带来丰厚回报, 这点对个人, 对公司, 对国家都是如此.

关于补充评论:

很多人质疑这个角度的代表性. 我觉得: 讨论中国经济, 全面谁也不敢说. 但数百亿规模, 近百个季度的趋势, 高度分散的下游应用和客户, 总能反应点什么吧? 更重要的: 芯片是高端制造业的根基, 对它需求直接反应了很多行业, 是很多行业的指向标. 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消耗芯片的客户, 要么被芯片客户所间接覆盖.

想知道现在中国制药企业怎么样? 去看看那些卖光谱分析设备的客户买多少东西就知道了. 想知道房地产怎么样? 看看我们的芯片在电梯控制器客户里如何, 看看空调客户业绩如何. 想知道电影院线生意好不好, 看做影院投影的买了多少数字微镜芯片- - 这个芯片拿过奥斯卡奖.

想知道国内自主汽车怎么样? 看几个国内车厂要的汽车级芯片多不多. 想预测下互联网巨头的生意? 看看服务器上芯片要的多不多, 数据中心专用的电源和温湿度传感芯片卖的如何. 前些天大家看到消息说世界烟草销量跌了, 你以为是因为控烟? 那是因为电子烟…… 至于那些本来就是电子产品的行业, 如手机电脑通信设备之类, 更是不用说了.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下大力气要搞定集成电路芯片.

201703补充

今年一季度X指数很好, 不一定超过去年四季度, 但同比增速应该是近年来一个高点. 今年半导体业回暖应该是路人皆知的现象吧, 知乎上都有人问. 说明下游制造业很好.

201707补充

上半年国内所有大区和所有团队同比生意都非常好. 全国年化几百亿的生意规模, 还成长了百分之*十多. 尤其是中小客户团队, 就是专做长尾中小企业的部门 (全国上万客户) , 也全部成长了百分之*十多, 非常难得!

【讲个故事吧】

前东家大小产品线有几十条. 以前有个产品线有一种芯片, xxx2046. 是个很简单的IC, 就是电阻式触摸屏控制器. 手机用的早的都知道, iPhone之前也有触屏手机, 但那是电阻式触屏, 体验远没有现在的电容式触摸屏好, 还需要一个小笔点来点去. 当年高档品牌多普达 (后来的HTC) , 三星, 各种PDA, 国产品牌等有很多款.

那时触屏手机不像现在那么100%流行, 但也算是海量消费品了, 作为一个生意来说量很大. 我司那个IC卖多少钱呢? 刚出来时候1美金一颗, 每个手机就要一个, 而且市占率极高, 几乎垄断.

大家不要小看1美金, 一般一个手机公司的年销量都是以百万千万计, 也就是说这么个十几平方毫米的芯片上一个手机公司一年就要花数百万数千万美金. 做这个产品的老外不要太爽啊. 就几个人, 每次来中国就像是拯救世界似的, 对国内品牌手机是看不上眼的, 缺货时还涨涨价. 欧洲那位七八月是肯定休假的, 去客户那还总是鄙视加班---my value is family first.

后来呢? 国产的这种IC出来, 东西刚出来大概是我们80%的品质, 70%的价格, 也有人用, 低端品牌. 然后慢慢的, 品质越来越好, 价格越来越低. 人家慢慢往上爬, 往大做. 我司反正利润高, 跟着降价, 九毛美金, 八毛, 七毛...就这样一路和国产的杀下去, 你猜最后杀到多少? $0.22美金. 完全同样的东西, 以前卖$1, 现在卖$0.22, 还在卖, 说明还是有钱赚. 后来我司出了个改进型号, 也没太复杂, 就是加强了ESD防静电, 加快了反应速度. 新型号出来后市场价格大概稳定了大半年, 后来国产的也跟进同等性能产品, 价格迅速降到$0.2以下, 我司觉得没意思, 就不做了. 那六七个人也不在这产品上了, 有的换产品做, 有的换了个产品线, 有的换了公司. 现在这种IC还是有, 不过不用在手机上了, 在只能用电阻屏的特殊场合, 如一些工业, 汽车等. 现在这种触控IC大头都是国内的了.

我那时看着一个芯片从一块多杀到一毛多, 都看傻了. 2毛多我司都还有利润, 再想想以前国产替代品没出来时赚的利润, 更傻了. 那时我开始隐约理解为什么欧美人能过得那么优雅了.

这只是我司一个型号上的小故事, 我司产品有大几万个. 后来这种事也越见越多, 类似的事情在客户那也越见越多---国产通信电源出来前, 国际品牌卖上万, 我们的客户做出来了, 现在卖几百, 还送一堆服务. 进口变频器几万块, 国产出来后卖几千.

那些老外以前下午五点就下班了, 现在晚上还要陪着国内客户concall. 利润降低算是好的, 整个市场被端了那是要丢饭碗了. --关键是中国人还特别多, 好多领域都想搞. 不知道他们想起以前的奶酪, 想起在深圳的日子, 是否待见中国.

你抢了别人那么多饭碗, 当然不可能受别人的欢迎, 至少也是原因之一. 君不见特朗普竞选, 三句不离 '中国人抢了我们的工作' . 当年美国的排华法案, 最大的推手就是美国的 '无产阶级' --各个产业的蓝领工人, 因为中国劳工吃苦耐劳抢了他们不少饭碗. = = = = = = = = = 有人误解我举的例子只是中国人做点低端的东西. 首先, 芯片分档次, 但能做出芯片就不低端.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再小的芯片也比做衣服鞋子塑料盆, 或者卖矿卖石油高端多了. 其次, 低端不一定不赚钱. 我司现在自己的理念是: 把产品做的又便宜又够用是门有技术含量的手艺活.

大产品的例子也不少, 如我司数字电视, IP camera的芯片早就被华为海思干翻了. 还说手机, 当年摩托诺记一统天下的时候, 我司的手机主芯片差不多在全球每个角落, 影响力大到公司CEO来华被386接见. 现在早就从手机套片撤出了, 倒是华为海思的手机套片这两年有数以亿计的销量. ===============还有人说, 日本人, 韩国人也抢了很多高端的饭碗, 为何他们没有那么不受 '待见' ? 我想说: 这么说的人肯定是小年轻, 八九十年代日本和美国烽火连天的贸易战, 汽车战, 牛肉战大概没有什么印象了.

其次更重要的, 中国和日本, 韩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国家. 我是说规模. 这个规模是质的不同. 日本才1.3亿人口, 韩国满打满算才5千万人口. 中国是14亿. 日本才能抢多少产业? 韩国更不用提了. 而中国的人口比所有发达国家总人口加起来还多. 如果这么多人口可以加入工业化的大潮, 不管你是用何种方式加入进去--富士康产线的小妹也好, 京东的送货员也好, 大疆的研发工程师也罢, 天天跑企业的PE/ VC也罢---如果这么多人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 动员起来, 大家觉得中国可以到什么水平?

中国的规模保证了:

中国人可以进入很多的领域: 如果你只有5000万人口, 你可能电子发达, 造船发达, 但是你机械工程, 生物, IT, 航天...就没有足够的工程师了. 而中国不会, 中国每个领域的潜在人力资源规模都差不多顶上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2. 中国从产业链低端往上吃, 但是即使往上爬, 吃到嘴里的也不放口. 日本, 韩国他们的产业链升级, 相对低端的就转移出去了, 转移到中国, 东南亚, 印度. 可中国有丰富的不同层次的资源, 少数人少数产业往上走的同时, 相当部分的金字塔的低端仍然吃在自己口里. 中国现在机电制造发达, 可还是有大量的来料加工企业, 衣服鞋子塑料盆. 富士康深圳呆不下了, 可以去东莞, 去河南. 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 产业转移可以在中国内部完成. 以前是日韩吃肉中国喝汤, 等中国这么多人开始吃肉时, 汤也没法剩给别人. 这个是很恐怖的.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