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卓胜微电子IPO预披露,2017年前九个月利润1.44亿元;
集微网消息, 3月23日, 证监会网站发布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显示卓胜微正式进入IPO审批通道.
招股说明书显示, 公司主要向市场提供射频开关, 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等射频前端芯片产品, 应用于智 能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 因此目标终端客户主要为智能手机厂商.
公司现阶段主要向 市场提供射频开关, 射频低噪声放大器等射频前端芯片产品, 2014 年度, 2015 年度, 2016 年度和 2017 年 1-9 月, 射频开关和射频低噪声放大器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 分别为 72.58%, 88.52%, 97.09%和 97.73%.
近几年公司业务规模实现快速增长, 2014 年度, 2015 年度, 2016 年度和 2017 年 1-9 月, 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4,370.08 万元, 11,093.23 万元, 38,520.93 万元和 48,019.29 万元, 2014 年末, 2015 年末, 2016 年末和 2017 年 9 月末的总资产分别为 3,150.06 万元, 7,283.91 万元, 20,806.77 万元和 34,856.74 万元.
2.王曦: 他让SO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他让SOI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获科技功臣奖
劳动报记者 王嘉露
说起王曦院士, 有人说他是具有全球视野的科学家, 有人说他是执行力高的实干家, 也有人说他是富有情怀的领导者. 近二十年来, 与王曦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词, 就是 'SOI' , 它也被称为 '绝缘体上的硅' . SOI材料具有高速, 低功耗, 抗辐照等优点, 被公认为是 '二十一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 . 而高端硅基SOI制备中的关键技术, 正是王曦钻研多年的 '离子注入' .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开始SOI技术研究,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SOI技术始终停留在论文水平, 加上实验室条件比较差, 10多年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 中国始终没有制备出可以真正投入使用的产品.
'SOI技术必须走向产业化. ' 王曦毅然担起了重任, 率领他的团队开始技术攻关, 2001年, 他从科学家转型成为企业家, 创建了我国唯一的SOI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上海新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解决了我国航天电子器件急需SOI产品的 '有无' 问题; 2014年, 为实现12英寸 (300mm) 半导体硅片的国产化, 他又组建了国内最大的硅晶圆材料生产基地———上海新瘅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 他创立了国内首家专注于硅材料产业及其生态系统发展的公司———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同时引进了不少国际高端管理人才.
'中国正在布局天地物联网, 宇宙中的辐射对卫星具有毁灭性影响, 而SOI材料则能根本性解决这类问题, 一劳永逸. ' 如今看来, 16年前决心要将SOI产业化的决定是如此富有先见之明.
此外, 王曦院士还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独创了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注氧键合Simbond-SOI新技术, 成功完成我国8英寸SOI材料产业化, 产品出口西方发达国家, 实现我国微电子材料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上海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技术副总师, 大力推动上海一批半导体高科技重大项目, 其中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项目有望填补我国大尺寸硅片产业空白, 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成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 '四梁八柱' , 磁存储器 (MRAM) 项目将为我国参与新一代存储芯片产业全球竞争奠定基础. 劳动报
3.中科院院士王曦带领团队制备出国际一流的SOI晶圆片
王曦. 资料照片
在许多人眼中, 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既是一位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科学家, 也是一位开拓创新而又务实的企业家. 他带领团队制备出了国际最先进水平的SOI晶圆片, 解决了我国航天电子器件急需SOI产品的 '有无' 问题, 孵化出我国唯一的SOI产业化基地.
他在上海牵头推进了一批半导体重大项目——12英寸集成电路硅片项目有望填补我国大尺寸硅片产业空白. 3月23日, 王曦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从下围棋中得到启发
空间辐射会对卫星造成影响, 王曦团队制备出国际一流的SOI晶圆片, 解决了这一问题. SOI技术被称为 '21世纪的硅集成电路技术' , 王曦打了个比方: '这就像是三明治, 在两层硅的中间, 包裹着一层二氧化硅. ' 最上面的硅既要薄, 还要均匀, 比如12英寸硅片的均匀度, 相当于从巴黎到上海的一次飞行, 其振动幅度不能超过1.5厘米. 2001年7月, 王曦提出把这一技术推向市场, 建成了我国第一条SOI生产线. 这引起了美国硅谷《半导体商业新闻》的注意, 他们惊呼: 中国出现了一个现代化的SOI工厂.
王曦喜欢下围棋, 因为只要善于谋篇布局, 做的 '势' 就会越来越大. 在推进上海半导体产业发展这盘 '棋' 时, 王曦一直在应势布局. 目前全球仅五家企业有能力量产12英寸大硅片, 我国市场100%依赖进口. 缺少这一材料,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就还只是停留在中低端水平. 2013年6月, 王曦和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共同建言, 在上海启动12英寸大硅片的研发. 应运而生的上海新升科技有限公司, 去年实现大硅片量产, 销售近10万片.
跨越科技成果转化 '死亡之谷'
曾经在硅谷创办了两家公司的杨潇在创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时, 为是否要企业化运作感到纠结, 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问题, 而最简单的办法是成立事业单位. 王曦却下定决心要探索企业化的新路径, 来跨越科技成果与产业界之间的 '死亡之谷' . 如今这一共性化技术平台, 已实现85%的收入来自产业化.
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炜与王曦共事20年, 对其运筹帷幄的能力感佩不已. 2001年王曦带领6个博士创立新傲公司, 当时的家底是1300万, 现在的市值是13亿, 增加了100倍; 2016年, 占全球高端硅材料市场70%份额的法国公司Soitec, 由于副业经营不善濒临破产, 王曦看中其硅材料的生产能力, 由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其参股. 当时的股价成本是9.2欧元, 现在最高时涨到了70欧元, 投资回报率达600%.
让科学家心无旁骛做研究
去年9月26日, 张江实验室挂牌成立, 王曦担任主任. '我一直有个梦想, 让科学家心无旁骛做研究. 接下来, 张江实验室会有许多体制机制创新, 包括科研经费的使用. ' 王曦比过去更忙碌了, 同事们形容他的工作节奏是 '5+2' '白加黑' , 凌晨两三点收到他发来的邮件再正常不过.
'中国的蓬勃发展成就了上海微系统所走过的传奇之路. ' 王曦说, 当年为了把SOI晶圆片卖出去, 他们想和法国公司Soitec谈合作, 结果对方不予理睬, 只能在对方公司门口留个合影. 如今, 王曦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董事. 过往已经归零, 明日征途漫漫. '我以前是无知无畏, 现在虽然有困难, 但看到了方向, 也就更加有激情. ' 上海市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