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已迈开步伐, 东莞作为珠江东岸的重要城市, 面临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
接下来东莞将如何把握? 如何深入转型? 又有哪些创新性的改革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 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在接受多家媒体专访时, 给出了什么样的 '东莞方案' ?
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 '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要求, 梁维东特别关注到 '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机制体制上走在全国前列' . 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 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 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 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 东莞要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通过深化创新驱动, 发力科技创新,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 真正跨越经济转型的攻坚期关口.
松山湖高新区
梁维东说, 为推动科技创新, 东莞将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将加快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特别是集中力量加快松山湖高新区和滨海湾新区两大核心平台建设, 加快整合广深, 港澳等地创新资源.
二是把中子科学城打造成高水平创新引擎, 突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群建设. 东莞将推进散裂中子源实验运行和系列谱仪共建, 积极推动同步辐射光源的规划建设, 引入一批前瞻性, 创新型, 关联性大科学装置, 着力打造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三是坚决淘汰高污染, 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 绿色低碳, 生物医药, 数字经济, 新材料, 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构筑东莞产业体系新支柱.
四是切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继续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 '牛鼻子' ,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 '树标提质' 行动计划.
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转变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 身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东莞, 将如何与广州, 深圳等超级城市进行创新资源的互补, 科技创新资源如何在大湾区城市间流动?
梁维东对湾区的城市特点作了分析: 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体系和教育资源, 广州拥有一批著名的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 深圳拥有最前沿的创新资源, 东莞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 '粤港澳三地共同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大力推动高新科技以及创新产业共同发展, 形成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网络, 将有助于尽快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 他说.
对东莞来说, 在与香港, 广州, 深圳等城市进行创新资源的互补方面, 将有更大的舞台和空间. 国家赋予广东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 其中广深港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主要 '策源地' , 拥有良好产业配套的东莞, 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首选地, 目前香港, 深圳与东莞已形成了良好产业合作关系, 未来要在全球坐标体系下谋划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
'可以充分借助香港科技优势, 结合东莞强大的智能制造转化能力, 依托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载体, 全面加强与香港一流大学和顶级科研机构的合作, 促进东莞从分散式创新向协同式全域创新转变. ' 梁维东说.
此外, 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 东莞如何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同步升级?
梁维东表示, 当前, 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对劳动者的技能, 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接下来, 东莞将制定未来5-10年的长远计划, 在存量上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 在增量上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 在面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以更大的力度增创人力资源的质量红利.
梁维东说, 东莞将以打造 '技能人才之都' 为牵引, 着力建设一支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加大粤港澳及国际先进评价标准体系引进力度, 破除国际化引才障碍. 与此同时, 依托中子科学城, 松山湖, 滨海湾新区以及产业配套和集群效应的优势, 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 构筑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高地, 形成与广州, 深圳等城市的错位发展格局, 携手参与世界级城市群的人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