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杂志: 中国人沉迷对着 '区块链' 胡言乱语;
起初, 《自然》杂志以为在2018年春节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瘟疫, 但很快就改变了这一看法. 除了精神亢奋无法入睡, 那里的人们身体还算健康. 不过, 他们越来越沉迷于对着一个叫 '区块链' 的东西胡言乱语, 根本停不下来. 因为教育背景不同, 谵语者们的地位也相应悬殊. 能使用英语是一个优势, 即便只是单词展示式的英语. 使用coin显然要比直接说 '币' 高级, 如果再能把 '链' 称作chain, 那就意味着与区块链的距离已经非同寻常地近.
但是, 任何学问都经不住人们不睡觉地学习, 区块链术语的普及速度让鼓吹者们开始感到恐慌. 分布式记账, 共识机制, 智能合约, 去中心化, 硬分叉已经妇孺皆知, 新的词汇, 技术开发者们尚未放出, 如果要继续保持让人景仰的思想高度, 除了想象已经没有更快捷的途径. 事实上道路是宽广的, 比如就货币领域而言, 把金本位, 流动性, 货币乘数, 通货膨胀, M1M2引入讨论是很恰当的: 你知道去中心化, 可是你知道在理性预期下如果流动性加大货币需求函数出现了凯恩斯式波动是对去中心化的一种弗里德曼式制约和波普尔式反驳吗?
鼓吹去中心化的人成了 '教父' , 并对 '监管' 一往情深.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谁掌握了过去, 谁就掌握了未来; 谁掌握了现在, 谁就掌握了过去. 新话的制造需要勇气, 必须能够对自己的不安和听众的嘲笑视而不见.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 在某些情况下, 真理是靠暴力取得胜利的, 语言暴力是其中经常被使用的一种. 新话的制造者非常清楚, 面对一个概念异常丰富, 思维异常混乱的话语系统, 没有多少人能长时间保持坦然.
可以想象, 相对论, 量子物理正在赶往区块链的途中.
区块链恐慌症患者被告知 '要拥抱时代, 拥抱变化, 拥抱未来' . 多年来, 他们最熟悉的是拥抱自己的同类, 完全不了解如果拥抱 '变化' 应该从哪儿下手. 最后, 他们选择了拥抱呼吁他们 '拥抱变化' 的人.
《自然》杂志注意到, 类似的焦虑在中国是周期性的, 而且近10年来新旧焦虑交替的频率明显加快, 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 O2O, 虚拟现实,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都曾让中国人感到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 . 通常情况下, 美国负责技术进步, 中国负责复制并迅速使之上升成为恐吓大众的哲学.
在这场最新到来的大规模焦虑中, 一些先知先觉的 '炒币者' 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全天不打烊的股票交易所. 他们对哲学不感兴趣, 在他们看来, 区块链最现实的应用就是发行虚拟货币并套现. 他们一贯奉行闷声发大财的宗旨, 个别时候, 也会对来自传统投资者的指责反唇相讥, 指出大家本质上是一丘之貉.
'毫无疑问' 《自然》杂志最后写道, '区块链是伟大的思想和技术革命, 但是我们发现, 像以往一样, 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两种 '区块链' , 一种在技术天才们的头脑里, 另一种, 在中国人的微信群里. ' 程序师
2.传大陆年底前关闭境内所有矿场;
大陆官方传将对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出重拳, 要求今年底前关闭大陆境内所有矿场, 断绝所有挖矿业务, 甚至可能提前在两会后祭出趋严的管理手段, 为虚拟货币后市埋下变量.
近期智能手机, 平板等终端产品需求不振,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热潮兴起, 为一线科技大厂注入暖流, 不仅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受益大, 也带动晶豪科, 旺宏等内存芯片厂, 以及创意等硅IP服务商, 还有微星, 撼讯等板卡厂业绩暖呼呼.
业界指出, 虚拟货币堪称近期全球科技业与股市人气指针, 牵涉的行业类别从晶圆代工, 内存等大型产业, 到板卡, 硅IP等周边次产业, 大陆又是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庞大的挖矿订单来源, 一旦大陆官方出重拳要求关厂并采取严厉管理, 不仅将影响比特币交易行情, 更将牵动相关科技厂商业绩, 影响甚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于两会期间的谈话, 已透露大陆官方对虚拟货币态度的风向球. 他说, 数字货币如果可投机, 让人有一夜暴富幻想, 不是好事; 而虚拟资产交易在中国并不符合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未来对虚拟货币将进行动态监管.
大陆官方管理趋严的氛围日益扩大, 近期已有不少比特币玩家在微博上讨论此事, 当地挖矿机主力供货商对外态度也转趋低调.
全球比特币挖矿龙头比特大陆创办人吴忌寒则透露, 对监管单位持乐观态度, 但也不讳言比特大陆为此, 正研拟措施以因应风险, 规划进军人工智能 (AI) 芯片, 加强区块链领域投资, 同时加速海外布局.
比特大陆之前已在旧金山, 以色列和荷兰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2018年初, 公司在海外布局的步伐明显加快, 相继在瑞士设立分公司, 并在新加坡建设地区总部. 另有消息称, 比特大陆正在加拿大寻找合适地点开始新矿场.
市场人士认为, 吴忌寒释出的讯息与比特大陆的相关布局, 隐约透露已意识到比特币早晚会遭官方严加管制, 因此比特大陆要想办法找新出口因应.
据了解, 大陆官方继去年9月要求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后, 传出下令关闭当地的比特币挖矿业务, 时间点落在今年底.
另外, 大陆现正举行政协和人大「两会」会议, 市场盛传两会后可能对虚拟货币祭出新政策, 不排除提前严打, 这个消息也让当地挖矿机业者近来更加谨慎, 正密切观察政策动向. 经济日报
3.比特币空声大作 一周暴跌25%;
比特币报价近期受美国证监会 (SEC) 有意严控, 以及又传出黑客入侵等安全性疑虑后, 过去一周累计暴跌约25%, 如今又传出大陆官方有意「严打」, 甚至要求矿场关闭, 不利报价, 市场已进入全面警戒状态, 台积电, 华硕, 创意等业者也呼吁 , 不宜过度乐观看比特币商机.
经济日报提供
比特币报价暴跌之际, 相关概念股近期也因市场杂音不断, 出现人气退潮现象. 上周五 (9日) 台湾挖矿概念股几乎全倒, 撼讯下跌5元, 收在275元, 华擎也跌逾5.6%; 青云, 丽台, 映泰更遭掼杀至跌停; 而美股上周五强势劲扬, 超威, 美光都逆势跌逾1%, 透露市场不安的情绪.
根据比特币专业交易平台Coindesk最新报价, 截至昨 (11) 日晚间6时, 比特币单日再大跌逾2%, 报价为8,607.2美元, 一周来从11,493美元附近开始修正, 波段跌幅高达25%. 若大陆再介入严打虚拟货币, 恐不利报价走势, 相关个股将再度面临考验.
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大, 业者赚的是「机会财」, 风险不小, 台积电, 华硕, 创意等搭上比特币顺风车的业者都曾公开表示, 不宜太过乐观看待比特币商机.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前曾于法说会上表示, 虚拟货币会是驱动今年台积电营运的重大助力, 但他也示警: 「加密货币价格非常不稳定」, 因此台积电不会特别为加密货币投资新产能.
有分析师预测, 台积电今年生产挖矿芯片占比可能翻倍, 占总营收比例估达5%到10%. 但若随着各国加入管制虚拟货币, 相关动能是否能延续, 值得关注.
华硕执行长沈振来则说, 华硕把这波挖矿热潮看成「机会财」, 虽然显卡热卖确实对公司业绩带来帮助, 但华硕不会特别为此扩产.
【记者谢佳雯/ 台北报导】数字虚拟货币这一, 两年价格大涨, 成为爆红产品, 中, 欧, 美, 日, 韩等国相继准备纳管, 有的因此推出相关商品, 但不少国家倾向从严管理.
各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不一, 除了大陆传出官方有意在今年底强制关闭比特币矿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态虚拟资产交易在中国并不符合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 未来对虚拟货币将进行动态监管. 经济日报
4.比特大陆加速转型投资AI
受大陆对虚拟货币进行监管影响, 拥有全球60% 比特币矿池算力的比特币「霸主」比特大陆, 将把投资目标分散至其他领域. 比特大陆创办人吴忌寒近日表示, 公司将向AI芯片及投资区块链领域公司与私有中央银行以进行转型.
去年8月开始, 大陆当局对虚拟货币发行和交易进行全面整顿, 多数比特币交易所被迫关停, 投资者只能由大陆转往香港或境外进行投资. 去年底, 更传出政府将关闭比特币矿场, 一旦属实, 对比特大陆将是致命一击.
全天候科技报导, 吴忌寒近日在2018华盛顿DC区块链峰会上表示, 相信数字货币的浪潮会继续发展下去; 数字货币是一种全新的商业, 全新的产业, 会使世界变得更好, 监管部门不如拥抱它.
不过, 比特大陆确实也在试图分散对监管的风险, 包括加大海外布局, 同时转向AI, 投资业务进行转型. 该公司目前已在旧金山, 以色列及荷兰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今年初, 步调明显加快, 相继在瑞士设立分公司, 新加坡设立总部. 还有消息称, 比特大陆正在加拿大找寻适合的地点开新矿厂.
AI部分, 比特大陆已默默布局AI技术多年, 在ASIC (专用集成电路) 矿机芯片上的技术累积, 为其转型制造AI芯片奠定基础. 同时, 吴忌寒与其创业伙伴詹克团十分重视AI技术研发, 更常亲自上阵, 四处寻找AI人才.
詹克团曾表示, 公司的AI芯片研发人力已逾300人, 超过挖矿芯片的研发团队规模. 他们并要求其生产的AI芯片9个月甚至更快要更新一次, 相当注重AI算法迭代. 而在经过一段时间布局后, 去年11月, 比特大陆发布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张量处理器 (TPU) : Sophon BM1680. 预计今年第2季将推出Sophon二代.
此外, 比特大陆还加快区块链领域的投资布局. 去年以来, 比特大陆先后投资ViaBTC, AICHAIN, 英雄互娱, 恺英网络等区块链项目. 吴忌寒透露, 公司还将投资20~ 30家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私有货币银行.
吴忌寒说, 非常有兴趣投资那些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私有中央银行, 它们可以发行私有货币, 然后把这个当成一种服务, 合法的出售给更有需要的国家或机构. 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