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学名著红楼梦, 鲁迅曾经留下过经典评价: '经学家看见《易》, 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 革命家看见排满,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这样的话语充分反映了不同立场的人对相同事物的看法差异.
在鲁迅的时代, 中国社会还在为识字率和温饱而发愁, 除了有限的数千万城市市民阶层, 能够享有报纸书刊媒介的人口数量相当有限. 在21世纪的中国, 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发展中新生的许多事物都在互联网的拖带下经受了全民的关注, 这是中国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谈谈国产内存引起的舆论波澜.
在工业体系健全的中国, 半导体行业是为数不多的与世界差距较大的产业之一. 加上存储行业的这波强势价格走位, 内存价格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国内PC生态乃至整个IC 芯片行业的发展. 现在不论是资本方, 产业链还是终端的消费者, 对内存相关的消息都异常地敏感和警惕. 最近西安紫光国芯的DDR4 内存芯片就引起了半个互联网的关注.
无论是对早前传出乌龙消息的失望, 还是被证实DDR4 颗粒经过CPU-Z验证的欣喜, 乃至淘宝店铺上渠道方面的争论, 网友们的心都跟着这波信息流不断起伏.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紫光研发DDR4 DRAM 颗粒成功并准备投产内存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淘宝上无法证明来源的 '海力士' 颗粒紫光内存反倒是处在相对不可信的背景中. 毕竟, 紫光的官网上现在仍然保留有2017年12月的公告——内容是并未与韩国海力士进行任何合作.
对于以紫光为代表的国产内存, 甚至包括整个国内半导体产业, 互联网上的评价并不统一, 伴随着各色反转消息的, 是网民们乐观与悲观激烈对立的情绪. 下面我们来谈谈这些纷争可能的一些内在因由.
褒贬不一的各色理由
国内舆论对于国内后发产业的看法, 总体上可以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类型. 不论是主流商业文化产品还是新兴的高科技产品, 人们总是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涉及到高科技的产业领域, 比如我们关注的内存制造行业, 积极与消极的对比显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 许多人热烈地企盼着国产内存快速上市; 另一方面, 以常年混迹于硬件论坛的发烧友为代表, 许多人对国产内存能够带来的影响表示相当悲观. 支持还是反对? 正反双方都有各种理由可以支撑自己的论断.
其一: 随着几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 总有一些科技极客粉丝, 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前沿科技的关注, 也对科技成果的普及感到由衷地欣喜. 这种思潮是一种科技好奇心驱动地普适性崇拜情节, 前不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比尔盖茨就是典型代表.
国产半导体存储产业的进步, 意味着以规模效应为特征, 背后有着强力国家支持的力量进入了这个产业, 对内存产业的整体发展无疑是有相当促进作用的, 毕竟现在这个行当已经几乎进入了寡头竞争态势中. 从普世科技进步的动力出发, 许多人, 许多中国人, 都对国产内存的进步迭代乐见其成.
其二: 国内的科研体系相当庞杂, 不论是承担研究任务的大学还是已经进入商业流程的校办企业, 具备国家背景的国有企业, 在半导体行业有过研究和投入的人员还是有着相当的规模.
从从业者和实际产业经营者的角度, 国产内存在工艺, 流程方面的突破有可借鉴之处, 也代表着整个同类型从业群体的前进方向——走上消费级商用道路. 因此, 国产内存获得这种声音的支持在情理之中. 自力更生, 拒绝受制于人的自主思想, 更是印刻在中国人整体的脑海中.
其三: 内存价格高企的状态下, 全国的刚需装机人群, 乃至手机, PC OEM渠道销售人员 (非设计人员) , 在信息渠道缺乏的情况下, 从实用主义出发, 非常期待国产内存的普及. 从过往的经验看, 全产业链通吃的中国工业体系, 一旦升级进入到某个高精尖的领域, 势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压迫世界厂商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和终端销售价格.
虽然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工厂的投入——回报周期很长, 相关的推动效应需要时间来验证, 但这种期待的理由还是相当充分的. 如果从反方来说, 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看不上, 或者对国产内存及其影响持相对保守态度的观点.
首先: 从汽车等消费品的国内外品牌消长来看, 国内的产业进步并不是每次都能迅速进入快车道, 从低到高覆盖大部分人的实际需求. 考虑到中外半导体方面的差异, 国产内存在高频特性, 兼容性等方面都可能面临相当的困难, 是否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客户, 盈利空间和定价竞争力都需要经受考验, 未必能对市场产生足够大的影响. 紫光已经生产的DDR3 内存事实上就没有引起太大的市场反响.
其次: 不论是PC还是手机, 平板乃至更多智能电子行业, 凡是需要用到DRAM易失性内存的市场, 都是后发的, 全球资本竞争惨烈的市场, 对产品供应的要求都相当苛刻. 以苹果为例, 其对上游厂商的供应需求甚至被有些企业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虽然国产内存只需要符合通用技术规范就不会面临大飞机那样的市场准入壁垒, 但自己薄弱的供应能力可能成为瓶颈.
最后: 虽然民族牌是很多行业分发展早期的护身符, 但中国已经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 跨文化交际非常频繁普遍, 对民族营销感到反感的逆向力量同样强大. 在很多人支持国产的同时, 还有很多人抵制国产, 双方在舆论方面或者难以获得公开话语权的对等显现, 但在实际生活中, 支持国产内存的力量未必真的那么强.
大国崛起叙事的正反效应
随着90后乃至00后群体成为主力消费群体, 中国社会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被新新一代所分割和颠覆. 我们几乎找不到什么足以涵盖年轻人群体的共同特征, 描绘的群体画像根据不同标准总是面貌模糊, 区别巨大.
不论是购买电子产品, 还是消费文化产品, 在一众乱象中, 国内网民的整体舆论越来月体现出两种互相影响, 互相背离的特征. 其一, 是国家发展上升期与之伴随的自发的自豪感, 自尊心, 认同感增强; 其二, 是商品社会快速发展, 社会财富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后消费文化盛行的异化趋势凸显.
商业社会下人们的极端心态不可避免, 人们都有追求更好产品的选择, 但消费者和粉丝们应该尽可能放宽自己的心态. 不论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产品本身的属性都不会带来真正的' 内在 '提升. 人的自主决策自有其逻辑, 靠选购什么产品来为自己打标签是不恰当的行为, 不论是家国情怀还是为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在个人选择时的实际价值都不大. 对于国内高科技产业的进步, 我们应该更加宽容, 以更加理性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舆论, 调整好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