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元年' | 人工智能产业2018能否爆发

刚刚过去的2017年, 被称作人工智能发展的 '应用元年' . 这一年, 不管是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围棋世界冠军, 无人超市开店, 还是自动驾驶汽车不断 '上路' ,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日常新闻的主角. 不过, 人工智能要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似乎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告别2017 '应用元年' , 今年的人工智能能否再往前走一步, 迎来产业爆发?

前不久在中科院自动化所举行的一场活动上,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提到一个新概念: 人工智能2.0. 他说, 经过60多年的发展, 人工智能已成为驱动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强大引擎, 正在走向2.0, 即基于重大变化的信息新环境和发展新目标的人工智能, 可被称为新一代人工智能.

这背后, 既有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 传感网的渗透, 大数据的涌现和网上社区等新的信息环境兴起, 也有智能城市, 经济, 制造, 医疗, 家居, 驾驶等从宏观到微观的智能化新需求的诞生.

相应地, 政府层面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政策. 去年7月, 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同年11月召开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 标志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进入全面启动实施阶段.

也正是在这次会上, 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公布, 入选者分别是依托百度建设的 '自动驾驶'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阿里云建设的 '城市大脑'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依托腾讯建设的 '医疗影像'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以及依托科大讯飞建设的 '智能语音'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这被不少人认为是我国在人工智能2.0时代的最新一次创新布局, 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引擎已经 '点燃' ——这项以计算能力为主导的创新技术, 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精深科技, 而是正在走向现代生活, 和传统产业擦出火花, 并有望成为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这次会上表示, 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上, 要强化企业主体和市场主导, 突出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和行业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作用, 要大规模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引领带动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

事实上, 不少科技领军企业早已开始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实践. 以阿里云建设的 '城市大脑'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例, 2016年10月, 杭州市政府对外发布的 '城市大脑' 计划, 就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调配城市电子公共设施, 时隔一年, 该市交出周年答卷——

在人工智能 '接管' 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的1年里, 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 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 而在主城区, '城市大脑' 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 准确率达92%;在萧山, 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比过去缩短一半.

如今这项技术也已走出国门. 1月29日, 马来西亚宣布引入阿里云 '城市大脑' , 在该项目实施第一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将应用到吉隆坡281个道路路口, 通过红绿灯动态调节加快车辆通行速度, 缓解拥堵. 出现突发状况时, 人工智能还可调控交通状况, 为应急车辆开辟 '绿色通道' .

人工智能专家,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 过去每一次产业革命, 都是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而引发经济和社会变革, 如今的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他说, 人工智能将拥有比互联网更大的技术红利, 同样要深入到第一和第二产业中去, 而与国外相比, 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空间更大.

在他看来, 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 得益于强大的底层基础设施, 半导体, 芯片研发, 以及良好的软件生态. 比如英伟达驱动的GPU体系, 英特尔的可编程芯片等, 都在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比之下, 中国基础研发人才薄弱, 软件生态也比较脆弱. 但是, 胡晓明说, 中国的优势在于,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 在城市, 工业, 零售以及金融, 汽车, 家庭等垂直行业领域进行 '实践' , 种种数据表明, 中国在人工智能的生产应用上要 '略胜一筹' .

潘云鹤说, 要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来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 说到底, 人工智能是人与人之间的智力竞赛, 不是人与机器之间的竞赛——在人工智能环境下, 不会失去一些职业, 只是改变一些职业. 他说, 尤其是今天发达国家都在抢先人工智能布局的情况下, 中国要做领跑者, 不做跟跑者.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