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到云' , 赵伟国治下的紫光集团正意图在存储产业构建一个千亿美元帝国.
公开资料显示, 自2016年起, 紫光集团相继在武汉, 南京, 成都开工建设了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 近日, 《中国经营报》记者兵分三路, 对这几个项目进行实地探访.
一位半导体行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紫光在各地的项目, 虽有国家大基金及各家银行支持, 但资金仍是紫光能否顺利推进各个项目的瓶颈, 未来如果亏损, 压力会变大. '市场可不背国家使命的包袱, ' 该人士如是表示.
千亿美元计划
1月的南京, 天气稍冷, 从南京浦口区雨山路地铁站打车行驶17公里才能到达浦口经济开发区的紫光南京集成电路基地项目 (一期) , 该项目地址位于紫峰路以西, 林中路以北, 听莺路以南, 云杉路以东.
如果不出意外, 这里将是紫光集团自两年前涉足集成电路产业, 投资长江存储后的又一个项目. 此前, 在2017年2月, 江苏省2017年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启动, 总投资300亿美元的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和总投资300亿元 (约48亿美元) 的紫光IC国际城项目集体开工.
眼下, 集成电路产业是紫光集团发力 '从芯到云' 最看重的动作之一. 而上述紫光南京项目也已成为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的重点项目.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 拟定的规划地址已被平整, 周围尚有道路未修建完成, 处于开发早期. 距离不到2公里的地方则是即将完工的台积电半导体制造厂. 台积电于2015年12月份敲定在南京建厂, 2017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紫光集团2014年就计划将 '南京清华紫光集成电路产业园' 项目落地南京浦口区. 相比之下, 紫光集团项目动作显得略慢.
南京市规划局浦口分局方面告诉记者, '该土地尚属于土地出让阶段, 未开工建设. ' 而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浦口分局土地利用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紫光已和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浦口分局签订了出让合同, 但余款尚未交清, 相关手续正在办理中.
在南京项目集中开工之前, 2016年12月, 紫光集团与成都市政府达成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同建设成都IC国际城项目, 预计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 (约319亿美元) .
记者从成都双流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处获悉, 成都紫光IC国际城项目已于2018年1月4日宣布集中开工, 但该项目中的芯片代工厂的具体开工时间要在春节之后. 记者驱车围着所规划区域观察了一圈, 目前该规划区域已经基本拆迁完毕.
千里之外, 一个总投资240亿美元, 被称为武汉市 '1号工程' 的中国存储器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赶工. 该项目也是紫光集团在国内落地的第一个存储项目.
该在建工程项目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封顶, 之后将进行内外装修, 安装生产线, 计划将于2018年4月15日试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 近期, 紫光旗下的长江存储成功研发了32层64G的3D NAND芯片. 而32层的3D NAND芯片何时能量产, 扩产情况被业内所关心. 这也是考量长江存储真正实力的关键所在. 对此, 紫光集团公关人士表示预计2018年会实现量产, 至于更多项目进度问题, 该人士表示不知情.
记者获悉, 长江存储的注册资本分两期出资. 一期由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国芯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和武汉新芯股东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在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即 '武汉新芯' ) 的基础上建立长江存储项目, 将建设3座全球单座洁净面积最大的3D NAND Flash 生产厂房; 二期将由紫光集团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事实上, 上述项目只是紫光集团千亿美元版图的 '冰山一角' . 赵伟国曾表示, 未来要做3000亿元产业投资和并购基金, 芯片业务总产值进入世界前三, 成为世界级芯片巨头.
为了完成上述蓝图, 紫光集团近年来进行了大举产业并购, 先后以18.7亿美元买下展讯, 9.07亿美元收购锐迪科, 25亿美元控股新华三, 6亿美元拿下半导体封测企业台湾力成25%股份等; 还结盟英特尔, 西部数据和惠普等业界龙头成立合资公司.
2016年12月, 紫光集团通过控股子公司湖北紫光国器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紫光国器' ) 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 湖北省地方基金, 湖北省科投共同成立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 长江存储' ) , 投资240亿美元建设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 (预计最终全部投资280亿美元) . 此后, 紫光集团试图通过旗下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紫光国芯(36.610, 0.21, 0.58%)对长江存储进行重组, 后因证监会再融资新规搁浅.
记者梳理发现, 截至目前, 紫光集团已与厦门, 杭州, 南京, 合肥, 武汉, 成都, 昆明, 大理, 天津, 连云港(4.410, -0.06, -1.34%), 东莞, 石家庄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投资总额超千亿美元.
激进的扩张?
在全国各地眼花缭乱的扩张背后, 紫光集团在资本市场上也动作频频, 近日, 其在海外成功发行18.5亿美元债券, 成为境外中资国有企业获得无评级美元债券发行最大规模的企业.
紫光集团并未透露资金具体用途, 却表示, 紫光集团已经初步构建了 '从芯到云' 的高科技全产业链, 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稳步加速自助创新步伐.
在资金层面, 紫光集团也获得了国家大基金的赞助. 记者获悉, 在 '十三五' 期间, 国家开发银行将为紫光集团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及服务, 意向支持紫光集团融资总量1000亿元; 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唯一管理机构, 华芯投资拟对紫光集团意向投资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重点支持紫光集团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业务板块.
据本报记者统计, 根据深交所披露的数据, 仅在2017年, 紫光集团就进行了4期非公开发行债券的发行, 合计募集金额66.5亿元; 而在2016年, 紫光集团2期非公开债券发行, 融资100亿元. 境外, 2015年12月, 紫光集团发行8亿美元双档无评级高级债券, 获得清华大学和清华控股的大力支持.
半导体产业被认为是中国最后也最重要的一块产业短板. 有业内人士指出, 紫光集团愿意承担中国存储器业发展的责任, 值得业界肯定.
不过, 其大规模的扩张也让外界充满质疑. '没必要, 搞成一个再扩充也来得及. ' 上述半导体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举例称, 集成电路产业投产通常投资先试产5000~10000片, 根据工艺, 成品率成本等情况再决定扩产20000片或30000片, 甚至50000片.
存储器行业是一个投入周期长, 风险高的行业. 该人士介绍, 由于成本高, 集成电路产能一旦投产便不能停下来, 如果每月亏损1亿美元, 一年将亏损12亿美元.
目前, 众多集成电路的主要模式为地方出资, 盖厂房, 企业引进设备生产投产. 记者了解到, 紫光位于成都与南京的存储器项目为紫光自筹资金, 所需资金规模巨大.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紫光技术不够成熟, 未来如果遇到风险, 市场可不背负国家使命的包袱.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紫光几乎零基础进入该领域, 挑战不言而喻. '一个没有做过芯片制造项目的人是不太可能准确预计未来有刻骨铭心的困难. '
据了解, 紫光集团这些半导体基地主要将用于生产 3D NAND Flash, DRAM 等内存芯片. 而目前, 全球3D NAND Flash已经被三星, 海力士, 东芝/闪迪, 美光/英特尔等企业瓜分殆尽, 当紫光还在研究32 层堆叠 3D NAND Flash存储产品时, 三星, 东芝, 海力士已经在64层技术上发力了.
'我们尊重紫光发展民族半导体产业的强烈意志. 但是, 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保持一些理性, 希望紫光能降低一些姿态, 从底层技术, 实业角度驱动一个产业前行, 而不是从资本角度. ' 一位产业分析师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