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1月30日, 联发科在京举行发布会, 介绍了AI方面的策略以及最新发布的NeuroPilot人工智能平台, 侧重终端AI (嵌入式AI) , 以语音, 视觉识别为切入方向.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去年的调整蓄力之后, 2018年联发科开始在AI领域全面发力.
终端AI: 带来四方面显著优势
历经多年的发展, 随着ICT等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云端计算能力得以强化, 但同时云端AI也会面临网络依赖, 响应时延, 带宽限制以及隐私保护等挑战.
比如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分钟产生的数据高达1GB, 数据容量远超现有网络带宽, 在要求大数据量和实时响应的应用场景中, 云端AI难以满足需求.
再比如智能家居中的摄像头, 用户并不希望将家中的画面数据上传至云端, 在此类数据敏感的场景中, 终端AI方案更为适宜.
此外, 云端AI因为要面对海量的数据计算, 也带来了更多的功耗, 如果在终端侧进行处理, 有利于系统功耗的降低.
因此, 在联发科看来, 从云端AI到终端AI, 在响应, 隐私, 链接, 功率等方面能够带来显著的提升.
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 我们看到, 不仅是联发科, 包括高通在内的很多IC设计公司, 选择在终端AI领域发力. 与此同时, IC设计公司天然与终端有着广泛的联系, 这也有利于与终端更为紧密的结合.
'相对而言, 联发科在终端侧, 基于已有的通讯, 连接以及丰富的产品线方面的优势, 使得在终端AI领域的布局较为完整, 产生的效益以及影响力也会更大. ' 联发科技 CTO办公室协理林宗瑶告诉集微网记者.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从发展趋势上看, AI往往是从云端起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因为安全性, 人性化的需求, 逐渐地会实现迁移, 很多的应用会从云端迁移到终端, 未来最常见的AI应用模式, 可能是在云端进行训练, 在终端做执行.
如你所见, 当下AI在语音识别, 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走进了真实应用层场景, 与商业模式紧密结合, 开始发挥出真正的价值. 而移动终端将成为全球最普遍的人工智能平台, 围绕智能终端和人工智能将诞生大量的机会.
联发科目前在人工领域的布局, 可以看到明显沿着这一方向. 在月初举行的CES上, 包括智能语音助理, 智能电视及自动驾驶汽车打造的AI解决方案便已亮相, 重新定义消费电子设备, 致力成为终端AI的推动者. 据林宗瑶透露, 搭载最新联发科AI平台的智能手机产品将于3月问世.
NeuroPilot: 从交钥匙到平台策略转换
在今年年初的CES期间, 联发科便推出了面向AI的人工智能平台NeuroPilot, 旨在通过整合硬件 (AI处理器: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cessing Unit) 及软件 (如NeuroPilot SDK) , 让每年约15亿台采用联发科技芯片的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具备AI能力.
从此次沟通会上发布的信息看, NeuroPilot架构包含上层应用, 中间层NN runtime, 以及底层的异构运行单元.
在应用层面, 针对可以下载的APP, NeuroPilot平台支持现有的主流AI架构, 包括Google的TensorFlow, Caffe, Amazon的MXNet, Sony的NNabla等, 便于APP开发者进行相应的应用开发. 操作系统同时支持Android与Linux系统.
在中间层, 对于专业合作伙伴, 如商汤, 旷世等人工智能厂商等定制化, 可移植性的要求, 在中间层NN runtime上提供了定制化的接口.
在底层的异构运算部分, 也提供了开放给专业性合作伙伴的接口, 便于一些厂商特殊AI指令运行效率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 NeuroPilot的底层架构上, 采用了同时能够支持AI功能的CPU, GPU和APU的异构运行模式. 在林宗瑶看来, 异构运行的模式借鉴了此前针对多核CPU架构发布的CorePilot技术, 灵活的控制CPU, GPU, APU之间的协同工作, 能够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进行合理分配, 有效提升AI运算效率, 发挥出最优性能和最佳功耗.
此外, NeuroPilot还提供了完整的工具包, 直观的模拟仿真功能有助于开发者进行debug, 友好的开发者工具套件也为开发者提供了便利. AI的难点和门槛不在于深度计算算法, 而是如何将深度学习算法同应用, 系统相结合. 这使得传统IC设计厂商必然要与应用厂商一起联合定义产品, 因此在AI解决方案上, 联发科改变了此前的 '交钥匙' 的方式, 转而采用平台策略.
'我们会在平台及底层技术架构搭建好的基础上, 结合在通讯, 连接等方面的优势资源, 联合更多领域的AI应用厂商, 一起去支持不同的产品线. 因为AI发展的速度快, 所以联发科一定是跟合作伙伴一起才能将产品做得更有竞争优势. ' 林宗瑶说.
发力AI: 为未来提供成长动能
2017年, 联发科迎来成立20周年, 但与此同时, 也经历了市场份额和营收利润下滑的境况. 去年6月, 联发科CEO上任后, 提出的重大目标之一, 便是促使联发科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执行更加完善. 同时, 联发科宣布未来五年计划投资约2000亿新台币 (约440亿人民币) 用于包括人工智能(AI), 5G通信, 物联网, 工业4.0, 车联网, 软件与服务, AR/VR等七大领域的科技研发.
联发科总经理陈冠州指出, AI无所不在, 而联发科则是希望成为终端AI的推动者(Enabler). 终端AI会是未来趋势, 如何提升移动终端, 智能家居设备等的AI能力, 是未来两到三年主要发展方向.
此前联发科方面也表示, 2018年起AI相关产品已陆续导入主流消费性产品.
在2018年CES期间, 联发科相继有AI方面的产品和技术发布. 如在家庭及娱乐市场, 推出新一代支持人工智能的家庭娱乐平台, 4K dongle芯片平台MT8695, MT8516系统模块 (SoM) 与MT817x智能显示方案, 支持人工智能语音(AI-Voice)与人工智能影像(AI-Vision)应用.
此外, 还包括智慧电视 (HDR与120Hz的4K UHD智能电视芯片MT5598) , 智慧手机等. 目前下一代P系列产品已确定支持AI与电脑视觉, 以提供更精确的人脸辨识, AR/VR, 3D感测技术(3D sensing).
目前, 联发科与亚马逊及阿里巴巴合作的 AI 智能音箱产品已陆续出货, 在市场端收获了良好的反响. 同时近期也传出联发科拿下苹果智能音箱HomePod的WiFi定制化芯片(ASIC)订单的消息, 无疑为联发科在AI领域的发力打下重要的基础.
在物联网方面, 联发科技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达成战略合作, 针对智能家居控制协议, 物联网芯片定制, AI智能硬件等领域展开长期密切合作.
在汽车电子市场, 从以影像为基础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Vision-based ADAS) , 高精度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 Wave, 简称mmWave),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 , 车载通讯系统(Telematics)等四大核心领域切入, 向全球汽车厂商提供产品线完整且高度整合的系统解决方案.
据集微网记者了解, 联发科在2017年包括智能语音助理, 物联网, 电源管理与ASIC等业务都有超过20%的成长幅度. 预期未来1-2年内, 仍将保持每年两位数以上百分点的成长态势, 而这些成长型产品线后续有望占整体营收规模的30%以上, 这无疑也将为联发科带来全新的成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