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时代 | 聚焦新目标 | 推动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 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和行业 '十三五' 发展纲要的部署要求, 总结工作, 分析形势, 明确任务, 凝聚共识, 为深入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下面, 我代表四届理事会报告工作.

一,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 中机联与各会员单位, 按照四届四次会员大会确定的重点任务,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精神为指导, 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围绕贯彻落实强国战略和 '十三五' 任务目标, 坚持服务行业与自身建设两手抓, 努力实现双促进, 双提升, 取得了可喜成绩. 主要工作:

(一) 反映诉求, 维护权益, 促进行业平稳发展.

去年, 外部经济形势严峻, 为反映会员诉求, 争取政策, 引导行业共度难关, 中机联在年初的会员大会上邀请工信部领导到会做政策指导, 安排了行业经济运行专题报告, 分析预测了行业形势, 提出了全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通过向60多家重点企业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 以及召开座谈会等途径, 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组织召开9次行业经济运行和专题会商会, 分析形势, 提出工作建议. 先后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各类稿件101篇, 报送动态信息534条. 其中向发改委, 工信部等部门提交了有关行业运行, 市场准入, 投资, 资产负债等32个专题报告. 共参加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召开的座谈会, 专题会159个 (其中国务院会议4个,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3个, 国家发改委会议27个, 工信部会议54个) . 提出的增加技术改造投资力度, 加大强基, 提质, 创新能力建设, 落实短板工程的国家预算内投资, 增加招投标活动中技术谈判和评估的权重, 减轻企业负担, 重大专项产业政策配套等多项政策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 有的已在落实之中. 同时, 通过机械百强, 汽车三十强信息发布会, 经济形势报告会和一些行业大型会议等活动, 分析形势, 解读政策, 提供信息. 精心打造的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信息平台' 已建成, 并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进入试运行期.

为争取外贸政策支持, 配合开展了对享受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免税进口政策的200多家企业进行绩效考核, 对《招标投标法》及实施条例, 2018年度机械产品税目和关税政策, 促进机电产品外贸发展等提交了修改意见及政策建议. 参与了2018年进出口税率调整方案审议, 修订了 '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 , 出具6份进口设备专家意见, 审查旧机电产品进口项目30余项. 协助有关部门修订节能减排相关目录并申报新技术装备, 推荐了第二批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 开展了搬运机器人产业损害调查, 召开了贸易救济座谈会, 推荐的有关机器人研发等引智项目获得国家资助.

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各项指标好于预期. 2017年1-12月, 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 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 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65万亿元, 同比增长9.51%, 实现利润总额1.55万亿元, 同比增长10.64%, 均高于上年同期. 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6430.77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0.09%, 实现贸易顺差893亿美元, 扭转了进出口双下降的局面. 1-12月重点监测的119种主要产品中, 七成以上实现同比增长, 其中发电设备产量超过一亿千瓦, 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2万辆和2888万辆, 连续位居世界第一. 机械工业继续以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为稳增长保全局做出了贡献.

(二) 深入调研, 选树典型,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2017年中机联围绕强国战略和 '十三五' 规划实施情况广泛开展调研. 自年初开始, 由中机联会领导带队, 会同20多个专业协会和地方行业组织, 以问卷, 座谈, 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 召开座谈会10个, 走访企业30家, 涉及百余家企业参与. 共形成1个国资委交办的专题报告, 10万多字的行业调研总报告和20个分报告. 经过协会推选, 专家举荐和调研发现, 共选树90个企业和协会典型, 编印了30万字的经验材料. 同时, 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质量品牌工作, 机器人产业发展等, 都结合各自业务开展了调研, 形成了报告. 去年的调研和典型选树活动, 受到了会员单位的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肯定.

在调研基础上, 先后召开了学习贯彻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指导意见的座谈会, 分解了任务, 明确了重点, 落实了责任. 组织召开了 '全国机械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会' , 总结了 '十三五' 以来的工作和基本经验, 分析了形势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邀请工信部辛国斌副部长出席并讲话. 精选了8个典型做大会交流. 同时, 召开了全国地方行业协会座谈会. 会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肯定.

去年, 借人才发展和质量品牌相关规划意见颁布之机, 组织召开了 '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建设工作推进会' , 印发了 '机械行业推进落实人才规划指南的指导意见' , 行业协会, 企业, 高中级职业院校等近300人出席会议. 组织召开了 '机械行业质量品牌提升大会' , 总结工作, 表彰先进, 提出了新一轮质量品牌建设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一年中, 还分别召开了科技, 标准, 信息统计, 绿色制造, 服务型制造, '两化融合' , 国际交流合作等多个专业性会议, 推动了重点工作开展.

这些会议与活动, 都是由中机联牵头, 会同专业协会等会员单位共同运作, 并注重把贯彻国家政策, 落实政府要求, 提出行业主张, 满足企业需求结合起来, 注重典型引路和交流互动, 增强了会议效果, 起到了通报情况, 咨询服务, 重点引导的作用, 受到了会员单位欢迎.

(三) 搭建平台, 夯实基础, 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多年来, 中机联依托各类委托资质和职能, 着力构建了多个工作平台, 不断夯实业务基础, 为协助政府管理行业和为会员搞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工作平台, 2017 年, 组织完成了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个项目共计78个课题的预决算, 中期评估, 验收等工作. 推荐了 '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质量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 等10项重点专项, 编制了 '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 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组织评选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398项, 开展科技成果, 新产品鉴定326项. 完成17家行业创新平台建设任务. 几年来, 已正式挂牌运行的186家行业创新机构, 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2730项, 取得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900余项, 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760余项,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90余项, 有力推进了行业的科技创新.

标准化工作平台, 截至目前, 已建成覆盖全行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45个, 分会150个. 去年, 围绕行业需求, 编制完成了机械工业 '十三五' 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提出了构建新型机械工业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议方案. 加强了工业基础,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等领域标准制定. 去年立项国标318项, 行标282项; 经有关部门批准发布国标692项, 行标710项. 转化国际标准项目74项. 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安排了40个制修订项目, 已发布11项. 在工信部发布的 '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 项目中, 中机联推荐的机械领域团体标准有22项入选.

质量工作平台, 与相关部门联合推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39家企业发布了质量信用报告. 组织开展了50家质检机构的复评审及扩项评审工作, 推荐成立国家级质检机构4家. 推荐申报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 (培育) 企业和参评中国质量奖企业各12家. 同时, 配合完成了机械密封, 泵等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分析报告, 配合对多家电线电缆企业进行了整改督查. 受有关部门委托, 组织承办了对全国200家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和环保检测能力专项检查. 完成涉及内燃机, 铅酸蓄电池等160多批次, 350多家企业, 530多个单元产品的许可证审查工作, 安排实地核查蓄电池等产品涉及168批次, 200多家企业.

重大技术装备服务平台, 围绕强国战略重点领域, 协助开展了 '能源装备创新调查征集项目筛选评估' , 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中油气储备输送, 煤炭深加工, 核电三个领域相关内容的修订. 组织审查了 '华龙一号' 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实施方案, 协助落实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 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等工作. 组织完成了一批三代核电关键产品 (样机) , 试验装置的鉴定, 验收和方案评审. 参与了 '中俄东线' , 西气东输, '川气东送' , '中缅油气管道' 等项目的关键设备国产化及招投标工作. 受委托组织了重大技术专项编制, 组织科技成果, 新产品鉴定工作近百项.

人才培训工作平台, 申办建立了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承办了两期国家级高级研修班. 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4项职工技能大赛和职业院校16个项目的技能大赛. 其中与人社部, 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 人社部副部长,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中机联会长及部分司局领导出席了开闭幕式, 490多名选手参加决赛. 参与了世界技能大赛筹备, 职业院校制造业示范专业遴选及技工学校专业目录修订等工作. 组织了行业一线工人科学技术奖评选, 其中一个项目荣获行业一等奖.

目前, 包括经济运行, 咨询服务, 国际交流合作, 展会论坛等各类工作平台, 都已成为中机联服务会员的基础工作, 形成了一批日臻成熟的核心业务产品, 并在不断完善和改进提升.

(四) 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努力满足服务需求.

一年中, 中机联发挥综合与专业优势, 参与完成了2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先后承担完成了 '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报告' , '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 , '我国制造业成本综合评估及其国际比较研究' 等课题机械部分的修改和研究工作. 协助编制了 '制造业产业链布局规划' , 提交了机械工业链布局报告. 参与了核电重大专项课题研究, 承担的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三期)制造业新业态发展研究' 课题, 取得了初步成果. 围绕机器人产业, 服务型制造发展, 受委托完成了 '面向2035机器人发展战略研究' , '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建议' , '机器人共性技术发展现状及协同攻关模式研究' , 以及 '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研究' 等一批重大课题, 一些成果已上报有关部门. 各职能部门结合行业需求开展的研究课题, 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成果. 同时, 相应举办了2017 '绿色制造国际会议' ,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 及 '第49届国际机器人论坛' 等系列会议和活动. 注重发挥专家优势, 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有关装备再制造业发展等调研活动和相关会议. 这些工作对反映行业主张, 支撑重点工作, 宣传政策信息, 服务政府, 引导行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适应发展需求拓展服务, 组建了绿色制造, 机器人, 服务型制造等产业创新联盟, 品牌推进委员会, 汽车摩托车检测认证联盟, 能源互联网设备与技术分会等机构, 围绕行业中心任务, 开展了大量工作. 近期, 有关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分会设立方案, 已提交本届理事会审议; 军民协同伺服技术创新中心, 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机构, 也在组建之中. 为促进国际交流, 服务会员企业 '走出去' , 开展了多国驻华使馆和海峡两岸行业组织的交流互动活动, 牵头成立的驻白俄罗斯办事处前期工作已经完备, 待理事会审议通过后, 将加快进行注册. 全年完成了29个国内展览会和3个国外境外出展及交流项目, 均取得积极成效. 为会员提供了30多期的内刊, 杂志, 以及网站, 微信等服务. 内刊《综合动态》已成功改版为《机械工业纵览》. 承接的《中国工业史》 (机械卷) 的编纂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 综合篇, 专题篇已形成初稿.

(五) 深化改革, 创新机制, 构建行业服务新体系.

中机联自2017年4月正式启动了协会脱钩改革第三批试点. 先后按照改革要求, 组织参加了脱钩试点工作启动会, 实施方案集中审核会, 脱钩试点培训班. 目前, 基本组织完成了办公用房, 国有资产清查, 及有关外事, 人事等职能的对接工作.

同时, 按照国资委党委部署, 认真组织了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 推动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配合国资委巡视组进行了巡视, 建立了巡视整改问题清单, 整改清单, 责任清单, 目前已完成22项整改任务, 其他正在落实中. 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开展了专项检查, 理顺党组织关系, 培养发展了15名新党员. 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管理, 初步建立了系统132个基层党组织, 1900名党员电子信息数据. 成立了监事会和纪检监察室, 与53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签订了党风廉政责任书. 先后完成了10家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 13个事业单位及协 (学) 会领导班子换届及人员调整, 人选推荐工作. 为75家报刊办理了年审报批等事项, 对协会年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

一年来, 在理事会的领导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 但我们也深知, 距离新时代和协会改革的新要求, 我们在思想观念, 工作方式, 素质能力, 服务效果, 以及凝聚力, 影响力等方面, 还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尽快加以改进.

二, 机械工业发展现状与应对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 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 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前, 准确把握新时代机械工业发展状况, 对于增强我们的政治自觉和战略定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 机械工业发展现状特征

我国机械工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现在已经进入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具备了由大变强的发展基础, 显现出鲜明的发展特征.

一是产业发展整体趋势向好. '十三五' 开局之年至2017年, 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7%, 均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 持续高位, 好于预期. 主要产品产量生产势头向好, 呈现出与消费, 环保, 民需, 智能制造及产业升级等密切相关产品快速增长的鲜明特点, 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状况持续改善. 同时, 转型升级深入推进, 汽车, 电工电器, 工程机械, 内燃机, 仪器仪表等行业成效明显. 机械工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位居前列, 其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已连续四年超过20万亿元, 利润指标占全国工业比重近四分之一. 已形成体系较为完整, 产品品种齐全, 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优势的重要产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数据显示, '十三五' 以来, 机械工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高于全国工业同期增速, 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创新成果数量连年增加, 2015年-2017年申报数量为2317项, 获奖比例达到48%. 中机联组织鉴定的新产品新技术达到929项.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大型核电, 水电, 火电和风电设备, 油气长输管线与大型煤化工关键设备, 特高压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 高档数控机床等一批高端装备, 高精密, 特大型轴承等一批关键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取得突破. 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铸造, 热处理等行业的自动化造型线, 新工艺及新装备研发成果频现.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持续推进. 产品结构向高端提升. 汇总的千余家重点企业新产品产值平均同比增长近30%, 机械产品国内市场品种自给率超过85%; 重点领域 '卡脖子' 问题进一步缓解, 初步扭转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产业发展的均衡性趋势向好. 非汽车行业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与新增利润总额增速加快, 两化融合, 智能制造, 绿色制造, 服务型制造等加快发展, 近三年, 在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项目行业占比达到46%, 绿色制造工程重点项目也占有较大份额. 部分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服务收入占比分别达到20%和30%以上. 东西部产业均衡协调发展保持良好走势.

四是质量品牌实力大幅提升. 目前机械产品质量平均抽样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 重点领域电力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产量已进入世界前列, 有效系数保持在95%以上; 基础机械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已达到2.5万小时以上, 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达到1200小时以上,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不断接近. 水电设备, 变压器类输电设备, 高温超导等领域, 有的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有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其产品质量也可与世界先进企业媲美. 汽车, 工程机械等部分自主产品已成为知名名牌, 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五是国际化经贸合作逐步深化. 借助 '一带一路' 建设契机, '走出去' 全球化运营, 开展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成效明显. 跨国并购, 海外营销, 绿地投资, 落地制造, 产业园区建设等普遍提速, 一批骨干企业成功走出国门, 在全球市场与经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 一批重点产品及成套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为知名品牌. 特高压输电成为继高铁, 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2017年1-11月, 机械对外出口额达到3661.96亿美元, 连续12年保持贸易顺差.

目前, 机械行业对应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76%,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具有了一定话语权, 承担了15个秘书处和253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相关工作, 25位同志在其中担任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等职务.

机械工业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良好表现, 是落实强国战略, 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的实践成果, 也是迈向新时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 应重点关注的现实问题

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也是我们思考谋划新时代发展的理论遵循. 厘清适应这一变化机械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表现, 有利于我们找准症结, 精准施策.

一是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 机械工业发展中大与强的不平衡, 量与质的不平衡, 质与价的不平衡 (优质不能优价) 问题突出, 其集中表现是大而不强. 目前, 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25%, 位居全球第一. 重点产品发电设备, 汽车, 工程机械, 大型拖拉机, 内燃机, 数控机床等产品产量, 连续多年位列世界前茅, 产品数量, 产能规模均十分可观. 但除了个别行业外, 产业整体上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据统计, 近几年, 我国每年进口机械产品最低也达到2700多亿美元, 而且大多是高端产品及设备. 比较典型的机床工具行业, 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金属加工机床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同时也是全球机床进口第一大国, 产业大而不强, 品种多而不精, 发展快而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

另据专业研究机构统计, 在公认的33项技术领域中, 我国在输变电设备, 工程机械, 铁路和高铁技术等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但在其他20多项技术领域都远落后于美国, 特别是在前沿产业核心技术领域, 与美国的差距在20年至30年间. 另据研究, 2015-2017年, 美国信息处理设备和工业化装备增速是GDP增速的3~ 4倍. 2016年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 中国名列前茅, 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重返领先位置.

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中. 剖析机械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 要从市场供求关系入手, 反思生产端存在的症结, 重点是考量发展的协调性与均衡性问题.

当前, 机械工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是: 产能规模与结构不平衡, 体量大, 但高端不足, 低端过剩, 供需矛盾突出; 主机与基础支撑不平衡, 基础技术及工艺与零部件配套滞后于主机, 主配牵手产业链尚未形成; 产品品种数量与质量水平不平衡, 产品 '有多有少, 有长有短' , 品种数量多, 但质量和可靠性不高, 知名品牌少; '走出去' 步伐与国际化竞争力发展不平衡, 国际产能合作把控能力不强, '走出去' 整体水平不高, 缺少国际话语权; 区域协同与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 东北老工业区与长三角, 珠三角等经济带间相比, 发展差距大, 协同不够.

三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发展程度和水平上. 解析机械工业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问题, 重点是从发展质量和效率效益入手, 考量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当前, 机械行业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 科技开发与投入不充分, 科研投入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弱, 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缺失, 设计与成套集成能力欠缺, 处在价值链低端; 两化融合,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不充分, 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化工厂等进展不快, 先进试验检测加工等专用设备匮乏, 自动化与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不高, 节能环保压力大; 服务型制造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充分, 服务型制造收入占比普遍不高, 生产销售模式创新不足, 投资效益和盈利能力较低; 融合发展不充分, 与工业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不足, 与上下游产业, 金融行业等跨界融合发展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不充分, 工匠精神的传播, 培育与行业氛围营造不够, 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推进有待深入.

机械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表现, 是多年来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反映, 是发展进程中产生的规律性问题, 也是下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正视和下决心解决的问题.

(三) 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设想

新时代, 机械工业将全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 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发展. 简言之, 高质量意味着高起点, 高标准, 高水平, 高品质, 是支撑永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一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的观念理念.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深刻领会着力抓好实体经济, 突出抓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意义, 强化新发展理念, 凝聚行业共识. 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 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标定了我国经济的历史方位和未来航向, 回应了世界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关切. 转向高质量发展,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特征, 也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行业喊响, 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 要深入分析, 正确研判当前形势, 既要看到困难和存在问题, 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和发展前景, 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要界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点. 要参照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素, 从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 着力解决好从 '有没有' 到 '好不好' 的问题. '好' 标志着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 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 机械行业要由关注规模速度型增长, 转向更加注重效益增长和效率提高; 要由注重产品数量, 转向注重产品品质改进和知名品牌创建,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国际竞争力增强和产业链提升; 要从以资源消耗, 破坏环境为发展代价, 转向高度重视节能减排, 走绿色制造之路; 要从侧重硬件投入, 转向重视软实力建设, 关注培育企业家精神, 工匠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养成; 要从单一提供产品, 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推动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不断完善. 各行业, 各企业都要制定目标, 分析本领域, 本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表现, 以问题为导向, 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 制定好有效的措施.

三要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要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关键, 集中做好 '调结构, 补短板, 换动能' 三篇大文章. 要力求在调结构中, 一手抓高端和基础的有效供给, 一手抓中低端过剩产能的化解和退出; 既抓产品的硬质量, 也抓技术, 服务与劳动者素质提升等软实力. 补短板要力求瞄准瓶颈环节, 对标先进水平, 精准施策, 重点突破, 打好攻坚战. 换动能是要解决动力源和科学配置资源问题. 要重点从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的调整和转换中寻求新动能;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转型, 高端引领中寻求新动能; 要从眼睛向内转向开放升级, 开辟市场空间, 提高国际化水平中寻求新动能; 要从抱残守缺, 求稳怕乱转向深化改革, 激发内在活力中寻求新动能; 要从封闭式经营转向资源整合, 跨界融合发展中寻求新动能. 总之,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以时不我待的态度, 扎实有力的措施, 从多途径, 多维度上促进质量效益提升, 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 2018年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1, 工作思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遵循新发展理念, 围绕落实 '中国制造2025' 和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部署要求, 坚持质量第一, 效益优先, 以改善供给侧结构为主线, 以推进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为抓手, 以实施 '十三五' 行业发展纲要, 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坚持创新驱动, 质量提升, 坚持两化融合, 智能转型, 坚持开放升级, 协调发展, 着力稳增长, 调结构, 转方式, 补短板, 提品质, 增效益, 推进行业转型升级, 为实现由大变强奠定基础.

2, 重点任务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新时代习近平新经济思想, 作为长期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要引导行业深入学习, 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新发展理念, 自觉把产业, 企业发展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国家与民族大业的历史方位中进行思考, 放在两个百年目标中去定位和布局, 增强紧迫感, 使命感和责任感.

要坚持问题导向, 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引导行业企业紧密联系实际, 分析新时代行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厘清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 研究制定新一轮发展的思路举措. 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 在行业广为宣传, 使其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要使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企业的自觉选择, 增强思想观念, 谋划具体措施, 一件一件抓好落实, 在加快转型升级, 实现由大变强中取得新成效.

今年, 中机联将把学习作为重中之重, 通过探索新形势下协会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模式,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在全行业形成浓厚氛围. 要通过培训, 研讨等途径, 重点培养锻炼一批学习骨干和研究力量, 促进学以致用. 要通过刊物, 网站, 微信等渠道, 加大学习宣传力度, 传播好观点, 好经验, 好做法. 今年, 还将结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组织开展系列活动, 希望广大会员积极参与支持.

二是促进行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要继续密切关注形势变化和行业经济运行状况, 特别是关注出现暂时困难的行业和受宏观政策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 要加强对汽车, 电工, 农机等行业调研和分析研究. 要充分发挥行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平台的功能作用, 发挥重点企业的骨干作用和专家委会商会的优势作用, 加强信息统计, 及时分析行业经济运行的情况和问题, 提出工作建议, 搞好信息发布, 加强行业引导.

要充分运用参加政府部门座谈会的机会, 及时汇报行业情况和反映企业诉求, 提出政策建议. 要不定期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会, 特别要重点关注中小企业动态, 听取意见, 针对存在困难集中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注意引导解决追求短期效益的苗头, 扭转 '脱实向虚' 的倾向, 持续推进转型升级, 着力解决好短板和薄弱环节, 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今年, 中机联将继续加强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调研, 摸清情况, 了解动态和诉求, 掌握第一手资料. 将继续加强与专业协会, 地方行业组织的工作联系, 及时沟通信息. 继续倡导面向中小企业广泛开展调研, 并形成信息资源成果共享, 共同为服务行业稳增长做好服务. 将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及时传播经济政策信息, 继续组织行业经济形势报告会, 改进完善机械百强, 汽车三十强发布会等服务形式, 引导行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坚持问题导向, 针对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按照强国战略的部署要求, 会同地方和专业协会, 加强对机械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等发展的指导与引导, 促进科学合理规划, 规范有序实施, 协调均衡发展. 要依托国家有关补齐短板装备, 调整存量装备, 淘汰落后设备等政策措施, 通过促进企业兼并重组, 淘汰落后设备及滞后标准, 加强行业自律, 优化市场环境, 推动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退出.

要关注能源发展等国家新项目, 可再生能源并网等新需求, 做好配套服务工作. 通过推进上下游融合, 主配牵手融合, 军民融合, 跨界融合, 以及工业扶贫等途径, 加强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 延伸产业链, 培育新动能. 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和 '制造业+ 互联网' 的模式创新, 推进数字化车间, 智慧工厂的推广应用, 促进企业自动化, 智能化水平提升, 高端供给不断增加. 通过大力推进绿色制造,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优化提升, 改善供给结构.

今年, 拟由中机联牵头, 组织宣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典型, 抓两头, 促中间, 将行业转型升级引向深入. 计划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涉及防范化解煤电过剩产能风险专项调研, 做好 '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的修订工作, 做好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 指南编制与项目遴选工作. 将以贯彻 '标准化法' 为契机, 通过构建机械工业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 优化推荐性标准体系和加大实施团体标准等途径, 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 加强标准化建设, 助力行业提质升级.

四是坚持创新引领实现重点突破. 重点是推进创新中心建设, 针对共性技术, 基础技术, 工艺技术等难点, 整合资源, 协同攻关, 多出成果. 要继续搞好机械工业科技奖评选表彰和向国家推荐科技奖工作, 进一步做好新产品和科技成果的评审, 推广工作. 要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短板工程及重大装备项目, 促进产学研用紧密合作, 力争在关键技术与高档, 智能, 短板装备等领域取得突破. 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切实用好首台套优惠政策, 支持鼓励企业持续推进技改升级, 自主创新.

要大力推进发展节能环保,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高效节能内燃机等重点技术, 深入推进绿色制造, 绿色技术发展. 借助国家政策, 积极开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 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要积极支持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技术创新, 支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 注重创新能力培育提升,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产教融合, 加快人才培养与加大激励机制力度等方面做好服务. 在促进拓展众创空间, 探索新兴业态等方面取得成效.

要聚焦质量品牌的发展瓶颈, 依托国家有关质量提升攻关工程, 试点示范及专项行动等平台, 加快形成政府引导, 行业服务, 企业主体, 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 要发挥行业优势, 在强化平台建设, 加强标准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推进企业诚信, 优质品牌, 产业集群建设等工作不断深入. 继续搞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的认定工作. 要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 弘扬企业家精神, 工匠精神和优秀企业文化, 指导群众性质量活动不断上水平, 促进机械行业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尽快进入质量时代.

今年, 中机联在科技工作方面, 将适时召开年度机械工业科技创新平台工作会议. 将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落实好征集的近百个项目. 将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分会建设,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配合做好构建主配牵手, 制造与用户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工作, 推进首台套政策落地. 在质量工作方面, 将继续推进三部委关于质量提升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办好新组建的 '中国内燃机检验检测与质量创新联盟' , 为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做好服务. 将酝酿开展百名工匠评选活动. 正式投入使用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平台, 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 为提升我国机器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支撑.

五是提高开放升级融合发展水平. 重点是依托扩大开放与 '一带一路' 等利好政策, 调查了解企业 '走出去' 进展情况, 总结经验, 选拔典型, 发现问题, 了解诉求, 提出改进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思路措施. 要以实施 '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 为突破口, 瞄准国家标准, 开展重点领域国际标准比对分析, 聚焦发电设备, 工程机械, 冶金设备等重大装备走出去, 加强标准外文版翻译, 服务行业企业. 将针对会员需求, 进一步做好对外贸易政策, 关税税率等调整及政策咨询工作, 做好产业损害调查, 贸易救济与引资引技引智等专业化服务. 将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互动, 办好国际展会, 专业论坛, 贸易洽谈, 产业对接等活动.

同时, 积极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借鉴 '光伏扶贫' , '农机扶贫' 等经验, 在促进与军工企业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牵线搭桥, 在落实惠民工程中发挥作用.

中机联将在今年, 组织召开 '机械行业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会' , 解读政策, 交流经验, 提出措施. 将努力完成中机联驻白俄罗斯办事处注册组建工作, 并探索推进在其它地区设立驻外机构问题. 将加快促进 '国家军民协同伺服技术创新中心' 共建工作, 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到机械产业化的快速转化.

六是加强业务平台基础建设. 要强化危机感和紧迫感, 重点从健全制度, 完善体系, 强化功能, 提高水平, 强化服务等方面, 对现有工作平台进行改进提升, 充分发挥平台的服务作用. 要抓住改革新机遇,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工作联系, 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 争取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 要适应行业和会员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加快培育新的工作平台, 培育更多服务产品, 真正使平台服务有作为, 受欢迎.

当前, 适应协会脱钩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形势变化, 重点要加强服务行业工作体系的组织建设. 继续巩固完善 '综合与专业配套, 行业与区域结合, 有分工有合作, 优势互补, 协同共进, 互利共赢' 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格局, 形成利于服务行业和自身发展, 资源整合, 联动互动的命运共同体, 为行业振兴与自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七是加强党建, 推进自身改革创新. 要在国资委党委领导下,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对协会工作的领导. 按照中央部署和国资委党委要求, 适时开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专题教育. 要继续抓好巡视整改工作,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要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市场化, 社会化的发展方向, 创新内部运行体制机制, 用人机制, 合理调整内设机构, 人员配备和业务布局, 促进资源整合, 人才成长, 业务创新. 加快缓解现有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不足, 核心业务不够强等问题, 促进整体素质提升, 在服务政府, 服务行业, 服务企业会员与推进自身发展中, 取得新成效.

今年, 中机联将同相关专业协会和事业单位一道, 完成脱钩改革的各项任务. 将择机组织召开专业协会, 地方协会工作座谈会, 共同探讨新一轮发展问题. 同时, 今年也是中机联四届理事会换届筹备年, 我们已经成立了换届筹备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 启动了相关工作, 希望得到理事会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

另外, 中机联与人社部联合开展的五年一次的行业劳模评选工作也将启动, 这是一项涉及面宽, 政策性强, 影响力大的政治任务, 更需要会员单位, 特别是地方行业协会的支持协助, 我们要认真组织好.

同志们, 新时代已经开启, 机械工业与行业协会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奋发有为, 拼搏进取, 为建设机械强国, 为实现两个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