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扫描文末二维码添加关注.
1.敦泰将持续对信炜追责, 近40起关联官司正在进行中;
集微网消息:
在半导体乃至整个科技圈, 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 一旦有公司员工自立门户动了老东家的'奶酪', 往往会惨败收场, 身陷囹圄也常有发生. 业界最熟悉的案例莫过于李一男和华为的故事. 然而, 今天要说的是在指纹芯片领域, 某上市公司研发副总离职后, 不但带走研发人员自立门户, 还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从事与老东家相同的业务.
有业内人士可能已经想到, 这就是敦泰科技与信炜总经理莫良华 (也是原敦泰科技研发副总) 之间的事件. 据业内人士透露, 信炜不但从事了与敦泰科技相同业务的指纹识别业务, 而且在投融资方面也'顺风顺水', 即将迎来第二笔千万级融资.
那么, 信炜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是敦泰科技不追责吗? 还是说追责已经完毕? 敦泰科技董事长胡正大博士日前接受集微网专访时, 复盘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并强调敦泰科技将保留一切追责权利, 目前围绕莫良华, 信炜侵权相关纠纷尚有近40起关联官司正在进行中.
离开敦泰自立门户, 挂靠劳动关系逃避竞业限制
把时间拉回到2015年3月份, 那是莫良华彻底离开敦泰科技的时候.
在此之前, 莫良华于2006年9月加入敦泰, 经过9年的锤炼和提拔, 莫良华从最开始的研发工程师成长为敦泰研发副总, 这是仅次于敦泰创始人胡正大的二号人物; 而在2015年3月份离职后, 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 莫良华正式设立深圳市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信炜') 并出任总经理, 开始与敦泰一样切入指纹芯片领域.
而对于离开敦泰一事, 莫良华曾声称'离开敦泰想要在资本市场小试牛刀', 后来设立信炜科技, 其自称是'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我处处碰壁, 懊恼之时, 受朋友的邀请加入信炜. '
不过, 敦泰指出, 这并非事实.
敦泰表示, 莫良华在离开公司前做了很多铺垫, 离职前就已设立深圳磨石科技有限公司 (简称'磨石') 从事指纹识别技术的研发, 与他同一时间段还有十多位敦泰研发工程师离职, 有些离开敦泰后加入信炜, 有些为逃避竞业限制而将其人事关系挂靠到看似与敦泰业务无关的多家关联公司. 那时敦泰指纹芯片研发团队从近50人到集中离职后只剩数人, 敦泰指纹芯片研发团队一夜坍塌.
笔者通过天眼查发现, 信炜成立于2015年6月25日, 莫良华担任该公司的董事一职, 直接持股占比20%; 2015年2月26日设立磨石公司, 直接持股99.9%; 2015年4月24日设立深圳市芯玮科技企业 (有限合伙) (简称'芯玮') , 持股98%; 2015年5月8日设立深圳联石科技企业 (有限合伙) (简称'联石') , 持股65%; 2015年11月20日设立信炜生物. 莫良华直接或通过磨石, 联石, 芯玮间接持有信炜股权共计90%, 通过层层股权结构设计, 由信炜公开从事指纹识别业务.
众所周知, 作为科技公司, 尤其是芯片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都要签署竞业协议, 即要求在离职一段时间内不能从事与原东家一样领域的工作, 否则将会违反竞业协议, 面临老东家的违约诉讼.
敦泰当然也不会放弃因竞业协议的违约追责, 于2015年起诉了包括莫良华在内的十多位前敦泰研发人员, 并就为其中离职研发人员提供挂靠社保关系的多家公司提起违反竞业限制之诉, 包括博耕科技, 长朗三维, 东方通立, 深耕科技, 亚耕电子等. 其中莫良华, 信炜, 磨石, 联石, 芯玮, 覃某, 东方通立已被法院终审判决确认违反竞业限制, 连带承担赔偿责任. 不过, 敦泰表示, 由于莫良华等精心策划, 违法手段隐蔽, 导致目前多起官司尚未最终判决.
而在敦泰与信炜的官司中, 因竞业协议提起的劳动仲裁诉讼只是开始, 更重要的是, 敦泰与信炜之间的专利归属以及敦泰发起的商业秘密诉讼.
近百项专利被'抛弃', 商业秘密官司在进行
对于高技术含量的芯片企业而言, 专利是皇冠的明珠, 商业秘密更是重中之重. 而在敦泰与信炜的官司中, 同样包括这两部分.
信炜在创立之初就对外宣称拥有指纹识别, 驱动及触控等相关专利100多项. 敦泰称, 这些专利事实上大多是莫良华从离职前到离职后一年内, 以信炜科技或其他关联公司名义申请的.
'根据法律规定, 这些专利应属于职务发明, 申请权及专利权应属于敦泰公司. '对此, 敦泰于2016年7月正式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在审核了敦泰提交的相关证据后已完成立案审判, 并对敦泰提出涉案的18项核心专利判决归属敦泰所有.
而在深圳市中院判决18项核心专利归属敦泰所有后, 信炜及其关联公司快速将另外近百项专利'抛弃'撤销, 致使敦泰无法通过职务发明的途径将上述专利拿回, 也导致敦泰无法针对上述技术申请专利保护.
胡正大表示, 撤销放弃的近百项原本属于敦泰的专利, 敦泰是要向信炜及其关联公司追责的, 甚至在敦泰没有授权的情况下, 信炜及其关联公司是没有权利基于这些专利生产产品的, 后续必须要求信炜及其关联公司赔偿.
除此之外, 备受业界关注的就是双方的商业秘密官司. 2015年11月, 敦泰对莫良华及信炜因涉嫌侵犯敦泰商业秘密, 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敦泰认为, 按压式指纹识别技术是其历时3年研发, 并经严格保密措施保护的, 而莫良华利用曾担任敦泰副总及研发部负责人职位之便从相关人员处获得了相关技术并经进一步研发, 再由信炜向客户进行产品推广. 敦泰认为被告信炜侵犯了其商业秘密.
虽然商业秘密案一审, 敦泰的诉求没有获得支持, 但敦泰已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目前仍在审理过程中.
莫良华认为信炜完全没有侵犯敦泰的商业秘密. 但敦泰表示, 业内人士凭基本事实都能分析及判断出莫良华及信炜是否侵害敦泰的商业秘密. 相关情况: 信炜关联公司 (磨石) 在2015年2月成立, 3月份莫良华从敦泰离职, 6月份信炜成立, 并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申请了100多项专利, 发布了指纹产品. 但由于他在敦泰任职期间即利用研发负责人的职务之便采用了多种手段掩盖事实, 导致此案的搜证难度极大, 加上商业秘密类案件的复杂性, 均为案件的正确裁决增加了难度, 导致商业秘密案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时未能正确地还原事实真相. 目前, 双方的商业秘密官司二审尚在进行.
至此, 敦泰与莫良华及其相关公司及个人的诉讼, 包括违反竞业限制约定, 侵犯商业秘密及专利权属之争, 均仍在进行中, 并没有结束也没有和解.
信炜无权做当前产品, 敦泰保留追责权
商业维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尤其是双方案件涉及的指纹识别技术已经经过了一个浪潮. 也正是因为上述事件, 让敦泰在2015年电容式指纹识别爆发潮中, 虽然迎头赶上, 却错失良机.
胡正大表示, 虽然莫良华事件对公司造成了一定创伤, 但我们并没有止步不前, 而是积极地在短时间内加大了电容式指纹识别产品线研发资源的配置力度和速度, 重新组建了一支国内指纹识别领域的研发团队.
目前敦泰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电容式指纹识别产品线, 完善的电容侦测及指纹专利, Coating, Cover方案都已在品牌客户端成功量产. 当然, 客观来说, 由于莫良华事件的影响, 敦泰错失了切入指纹识别市场的第一波良机, 但是敦泰的另一支光学指纹研发团队已经初见成效, 并已于今年1月8号正式发布了光学屏下指纹产品, 预计很快就会量产. 2018年也正是光学指纹的发展良机, vivo日前已经发布了业界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手机.
胡正大强调, 信炜现在做的产品如果涉嫌专利侵权, 信炜是没有权利做的, 因为信炜当时申请的专利至少到目前据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属于敦泰的. 因此, 没有获得敦泰的授权, 信炜是没有权利生产相关产品的, 后续敦泰也会要求信炜赔偿. 同时与莫良华及信炜的诉讼仍未了结, 围绕莫良华, 信炜侵权为中心的相关纠纷, 包括专利权属, 竞业限制, 商业秘密等在内的近四十项官司正在审理当中.
最后, 胡正大称, 指纹芯片是高技术壁垒的行业, 一代代技术演进差异也很大, 光有资金也不行, 研发更要有方法侧重. 业内人士表示,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 因违反竞业限制, 涉嫌侵犯商业秘密及专利权属等诸多纠纷缠身的信炜, 还能再走多远令人怀疑.
当然, 不管最终结局如何, 我们都应该公正客观地看待事实, 尤其是在国内半导体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 维护公正事实也是对整个产业的一种良性引导, 集微网将持续关注敦泰和信炜的纠纷动态. (校对/乐川)
2.中国选拔高端人才投身军工 侧重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
港媒称, 据媒体报道, 解放军的顶级研究机构向全军集中选调了120余名急需科研人才, 这是开发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的努力之一.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6日报道, 据《解放军报》报道, 军事科学院面向全军集中选调的120余名急需科研人才全部到位.
报道称, 此次选调的科研人员中, 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超过95%. 而且在某些领域, 特别是智能无人, 量子技术领域拥有专长.
分析人士说, 此次选调是中国成为军事技术超级大国并赶超美国武装部队技术优势的努力的一部分.
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海上安全项目军事专家科林·谷 (音) 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在美国或整个西方的激发下进行这些技术领域的探索的. '
'中国的长期愿望是在军事技术方面与这些领军者平起平坐, 既是出于国防目的, 也是为了实现全球武器供应者这一自身定位. '
他还说, 中国希望技术上的突破能对抗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主导地位.
他说: '中国对这些军事技术领域的探索也符合其军事战略和态势, 这种战略和态势寄望于通过非对称手段来抵消美国在台湾海峡等可预见的危机爆发地区的整体军事优势. '
报道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领导的一个小组是引领中国量子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 随着科学家对世界在亚原子水平的运转原理的理解日益增进, 量子技术研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开发一些应用.
分析人士认为, 如果中国设法把量子技术方面的任何突破用于武装部队, 那它就可以获得军事优势.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军事研究项目研究人员本·何 (音) 说: '一个重要的好处是, 它可以使用户拥有更灵敏的传感器, 从而拥有更强的环境感知能力. '
何说: '信息是现代战争中的王者, 拥有更优质画面的一方相较于对手而言将拥有明显的优势. 毕竟, 你无法对抗你看不到的东西. '
何还说, 量子技术和计算机在未来若干年还将有助于破解对手的加密代码. 参考消息
3.中美科学家利用石墨烯系统探索量子信息处理新方式;
新华社合肥1月28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 该校教授郭国平, 副研究员邓光伟等人和美国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教授田琳合作, 在非近邻的石墨烯纳米谐振子之间开创性地引入第三个谐振子作为声子腔模, 成功实现了远程强耦合, 为以声子模式作为载体进行量子信息存储和传输创造了条件.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1月26日发表了该成果.
纳米谐振子具有尺寸小, 稳定性好, 品质因子高等优点, 是信息存储, 操控和传输的优良载体. 经典和量子信息都可以被编码在谐振子的声子态上, 声子态也可以用于传输这些信息. 实现该方案的一个主要难题是如何在长距离上实现可调的声子相互作用, 近年来国际学界尝试采用光学腔或超导微波腔作为传递耦合的媒介, 但由于频率相差巨大且耦合强度通常较小, 很难达到强耦合区间.
针对这一难题, 郭国平研究组提出利用谐振子本身作为声子腔模来代替光腔或微波腔的设想, 并设计和制备了3个石墨烯纳米谐振子的串联结构. 在这个器件中, 每个谐振子的谐振频率可以通过各自底部的金属电极进行大幅度调节. 实验证明, 在该串联结构中近邻谐振子可以达到强耦合区间, 当把中间谐振子的频率调到接近于两端谐振子的共振频率时, 两端谐振子之间出现了很大的模式劈裂, 而且劈裂值可以通过控制中间谐振子的频率进行大范围调控.
使用光学拉曼过程的理论分析, 研究团队获得了两端谐振子的等效耦合强度及其随着失谐量的变化关系, 实验发现测量到的等效耦合与理论结果吻合得非常好.
据介绍, 这个实验首次实现了石墨烯纳米谐振子中的非近邻耦合, 对于机电谐振子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为以声子模式作为载体进行量子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创造了条件.
4.从量子点到量子环 改变的不只一个字
量子计算已经成为时下最火热的研究项目之一, 而作为信息载体的量子比特的实现方式, 是量子计算机研究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近日, 来自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和浪潮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研发团队,联合重庆邮电大学, 厦门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发表论文, 提出以多电子半导体量子环构建量子计算机的理论设想, 丰富了量子比特实现方式.
作为该文通讯作者,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吴振华研究员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用半导体量子环构建量子比特, 这是基于现有成熟半导体工艺构筑量子计算机的新构想. '
晶体管尺寸接近物理极限
最近40年, 微电子产业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的预测持续, 高速发展.
'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 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 芯片上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 单个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 可以说当前的半导体芯片的发展已经接近尺寸上的物理极限, 摩尔定律的时代即将终结, 急需发展新的计算原理和新的器件架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 ' 吴振华解释道, '在此背景下, 各国科学家大力研究量子力学规律, 发展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技术, 以期研制出可替代传统计算机的实用化量子计算机, 实现超高量子并行的超级计算能力. '
'量子计算机通过叠加和纠缠的量子现象来实现计算能力的增长. 量子叠加使量子比特能够同时具有0和1的数值, 可进行 '同步计算' . 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 运算性能就翻一倍. ' 另一位论文通讯作者, 浪潮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部刘羽博士表示.
目前, 谷歌, 微软, IBM, 英特尔等科技公司都已经布局量子计算的研究. 刘羽介绍说, IBM宣称已成功开发出一台50位量子比特的原型机;谷歌量子硬件负责人约翰·马丁尼斯则在去年10月透露谷歌已拥有22个量子比特的芯片;中国也在2017年5月初发布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 成功实现了10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 预计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操纵20个超导量子比特.
满足几项特定 '指标' 才能更优质
优质的量子比特实现方式一般需要满足几项特定的要求, 如较为容易的物理载体的实现方式, 容易的初态制备和操作, 较长的相干时间等等.
'目前量子比特的实现方案主要包括超导回路, 囚禁离子, 半导体量子点, 金刚石空位, 拓扑任意子, 光子等等, 其中每一种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未来最终路线尚不明确. ' 吴振华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 上述方案中, 半导体量子点方案最具核心优势, 其可利用现有半导体工艺基础开发, 操作速度快, 易于实现高密度集成, 从而吸引了众多研究机构的关注.
'但是半导体量子点中强烈的量子限制效应使得电子相干时间短, 电子纠缠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利用组态相互作用(configuration interaction)方法, 从理论上研究了包括3到6个电子的半导体量子环中的多电子态, 发现量子环中电子数目不同, 电子间会耦合形成不同的纠缠态, 并可随外加磁场, 电场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征, 从而实现量子态的调控. 此外, 我们的研究还系统阐述了通过光学测量量子环特征的方案. ' 刘羽介绍说.
可利用现有半导体工艺实现
在吴振华和刘羽看来, 以多电子半导体量子环构筑量子比特, 是对现有单电子半导体量子点方案的新构想. 实现量子计算的主要障碍是用于计算的量子态难以保持, 就是常说的相干时间短. 研究表明, 相对于半导体量子点, 半导体量子环的限制势易于调节, 电子的相干时间更长, 利于实现更多的量子比特操作. 半导体量子点只能对单个电子自旋进行精细操控, 对实验要求高难度大. 而多电子量子环利用电子数目和电子自旋态混合编码实现量子比特, 因此拥有更多的可操作自由度. 此外量子点中, 电子被束缚在零维空间. 量子环中电子还具有在准一维空间轨道运动的自由度, 提供了自旋这种电荷以外新的编码可能.
不仅如此, '与半导体量子点一样, 量子环同样可以利用现有的半导体工艺实现, 从而可以基于现有技术较为平滑地从经典的半导体芯片过渡到量子芯片. ' 吴振华说.
这项全新的研究成果还是产学研合作结出的硕果. 刘羽表示: '该研究使用了较为严格和精确的理论模拟方法, 但计算量巨大, 微电子研究所与浪潮集团的产学研合作, 充分发挥了浪潮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优势. 双方还将继续推进合作, 在量子计算领域寻求新的突破. '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