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路透社:发改委或调查手机存储芯片潜在价格操纵

1.紫光国芯DDR4内存还在研发中; 2.路透社: 中国发改委或调查手机存储芯片潜在价格操纵; 3.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千万 正成为国内智能手机标配; 4.莫大康: 9300亿元亮丽数字的思考

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 '天天IC' , 重大新闻即时发布, 天天IC, 天天集微网, 积微成著! 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紫光国芯DDR4内存还在研发中;

集微网消息, 近日网上传出紫光发布首个国产DDR4内存的消息, 对此, 紫光国芯27日日上午回应称, 网上关于公司DDR4产品的这个报道不太确切, 公司开发的DDR3产品已正常销售, DDR4存储器芯片及模组目前还处于研发阶段, 按照计划将在明年开始逐步推向市场. 从产品开发完成到实现批量销售还需较长时间.

2.路透社: 中国发改委或调查手机存储芯片潜在价格操纵;

据路透社北京时间12月27日报道, 中国发改委正在密切关注近期手机存储芯片价格的飙升, 可能会对潜在的企业串谋操纵价格行为展开调查.

《中国日报》引用中国发改委反垄断局处长徐新宇的话称, 在芯片价格在过去18个月急剧上涨后, 发改委正在对市场行情保持警惕.

'我们已经注意到价格的飙升, 将会更多关注未来可能由行业的 '价格操纵' 行为引发的问题, ' 徐新宇称. 他指的是, 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多家公司可能会联手尽可能地推高芯片价格.

存储芯片需求的飙升和供应的吃紧造就了存储芯片市场的 '超级周期' , 这些芯片被用于驱动服务器和智能机. 这一 '超级周期' 推高了芯片价格以及三星电子, SK海力士等芯片制造商的利润.

《中国日报》引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的话称, 发改委已经约谈了三星. 手机中国联盟是一个行业协会, 会员包括30多家手机公司.

王艳辉称, 现在预测发改委会采取何种进一步措施还为时尚早, 但是如果三星被认定参与了价格操纵行为, 那么发改委可能会参考其他国家在这一方面实施的处罚措施.

三星尚未置评. 凤凰科技

3.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5千万 正成为国内智能手机标配;

集微网消息,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言人冉承其今日表示, 我国国产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 工艺由 0.35 微米提升到 28 纳米, 最低单片价格仅 6 元人民币, 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同时, 目前国产北斗芯片累计销量突破 5000 万片, 高精度 OEM 板和接收机天线已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30% 和 90%.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将北斗产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 资源倾斜予以发展. 目前, 北斗产业已形成较完善的初步产业链, 其中包括上游的天线, 芯片, 板卡等配套设备; 中游包括结合各行业具体应用的综合型终端; 下游包括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业已在数据采集, 监测, 监控, 指挥调度和军事等各领域.

据悉, 国内从业企业已超过 1 万 4 千家, 从业人员超过 45 万. 五年前, 国内基本使用国外卫星导航系统. 现如今, 北斗已在公安, 交通, 渔业, 电力, 林业, 减灾等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正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

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 15%, 2016 年突破 2118 亿元, 北斗贡献率超过 70%, 预计2017 年超过 2500 亿元, 北斗贡献率可达 80%.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 22 颗北斗导航卫星, 根据国家规划, 2018 年北斗导航将率先为 '一带一路' 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2020 年将形成全球服务能力.

同时, 在大众应用层面, 北斗也已由 '高大上' 转为 '接地气' , 日益走近百姓生活. 世界主流手机芯片大都支持北斗, 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北斗正成为标配; 共享单车配装北斗实现精细管理; 支持北斗的手表, 手环, 学生卡, 更加方便和保护人们日常生活. 以北京为例, 33500 辆出租车, 21000 辆公交车安装北斗, 实现北斗定位全覆盖; 1500 辆物流货车及 19000 名配送员, 使用北斗终端和手环接入物流云平台, 实现实时调度.

此外, 北斗与互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融合, 建成高精度时空信息云服务平台, 推出全球首个支持北斗的加速辅助定位系统, 服务覆盖200余个国家和地区, 用户突破1亿, 日服务达2亿次.

4.莫大康: 9300亿元亮丽数字的思考

观察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的市场风险度越来越高, 西方技术上继续围堵, 国际上兼并设卡, 高端人材严格控制, 加上他们的市场垄断, '仗' 己经打到家门口等, 因此中国半导体业在每个细分领域的突破都是十分艰难, 而未来的市场又是个关键因素, 中国的大市场实际上是全球的市场, 但是有钱是不可能获得先进工艺制程技术, 唯有企业从内在需求出发来加强研发才是根本的出路. -莫大康2017年12月25日

引言

赛廸顾问预测2020年中国半导体业销售额可达9300亿元, 这个亮丽的数字引起热议与思考.

令人欣慰的是十三五规划制订的8700亿元目标有望实现, 也表明在大基金引领下中国半导体业正进入最好的发展时代.

9300亿元的思考

引起业界思考的是9300亿元从何而来? 它有什么实际意义.

9300亿元是年均20%增长率的计算值

显然9300亿元是依据产业年均增长率20%计算的结果, 然而不可否认近几年的产业的实践也基本上遵循这个规律, 其中设计业的增长率远高于20%.

外资占数值近一半

如分析2016年中国半导体业的结果, 其中设计, 制造及封装的销售额分别为1644; 1126及1564亿元, 总计4334亿元. 但是如果统计芯片制造的前十排名中, 国内企业仅占约45%, 同样在封装中, 国内企业约占55%, 反映中国半导体业的亮丽数字之中, 其中约有近一半的产值由外资来担当.

同样分析2020年时中国半导体业的增长, 除设计业仍是一马当先, 预计可高达3900亿元之外, 芯片制造业可达2500亿元, 它的增值其中很大部分可能来自三星, 台积电, 英特尔, 海力士, 中芯国际等的贡献, 而长江存储, 晋华及长鑫等尚处于产能爬坡之中, 数值不太可能会很大.

数据统计定义与口径非国际化

还有一个己经议论很久的问题是中国半导体业的数据统计, 由于历史原因, 过去很长时间西方对于中国实行高科技的禁运策略, 导致中囯半导体业的数据统计是自成一套系统, 与国际上的定义与统计口径不完全相同(除中国的IC设计业数据与国际上较为一致外), 因此缺乏可比性.

之前由于中国半导体业的数据小, 国际上把中国归入亚太地区中, 但是日本, 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都是单列. 如今随着中国半导体业的权重因子日益上升, 长远看这个矛盾要妥善处理好, 但是由于调整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数据的断崖式下降, 所以这个问题很难在近期内得到解决.

设计业的代工仍依赖台积电为主

据IC Insight提供的数据, 2016年在中国的纯代工前十排名中, 共计约60亿美元, 其中台积电一家独大占44%, 达26.55亿美元, 它相比于中芯国际的14.85; 华虹的3.75, 及华力的1.95三家的总和还大. 未来如果它的南京16纳米生产线明年量产, 加上厦门联芯的28纳米产能扩充至月产25,000片, 估计中囯的IC设计业依赖于中国台湾地区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产业数据年年跃升, 但是进口IC金额也是不断的上升

国产化率是十三五半导体业规划的主要指标之一, 然而近年来IC进口金额仍是连年上升, 如2017年的11月底计己达2344.5亿美元, 意味着今年进口IC可达2500亿美元以上, 增长率同比达13%以上.

但是让业界感觉有些不安的方面是近几年产业的发展甚快, 年均增长率达20%, 而同期的中国IC市场的年均增长率才近7%, 由此表明对于IC的国产化率该有所贡献. 实际情况是至今IC进口金额仍是呈上升态势. 但是相比于中国的面板产业, 2016年的面板进口金额己下降到300亿美元, 相近于2006年的水平, 如下图所示:

由于产业之间的差异性, 两个行业相比也不一定很合适. 加上IC设计业为了得到出口退税等优惠, 有可能部分产品实行先出口后再进口回来, 无疑增加了IC的进口额, 因此导致中国IC进口额仍是逐年的提升原因是错综复杂, 未来可能很难预测什么时间能达' 拐点' .

因此建议国产化率的指标可再细分, 把几个IC国产化率增长较快的产品单列, 有利于业界提高认识.

要从提高速度转变到提高质量

中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几乎都是呈冲浪式, 初始的 '浪潮' 很大, 很迅速, 此次在大基金引领下的中国半导体业也一样.

准确的数据是产业分析的基础, 而亮丽的数字固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关键还在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提出在这个时刻要迅速转变思维, 不一定追求过高的数字, 或者新建多少条12英寸生产线, 而是更要关注产业发展的内含, 把产业发展的质量提升上去.

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质量提高体现在那些方面, 主要是缩小差距, 提升国产化率, 全球的竞争力及市场份额等. 现阶段国内风起云涌投资建设太多的12英寸生产线, 可能不是一个好兆头, 应该集中力量办好几条有特色的芯片生产线.

观察现阶段中国半导体业的市场风险度越来越高, 西方技术上继续围堵, 国际上兼并设卡, 高端人材严格控制, 加上他们的市场垄断, '仗' 己经打到家门口等, 因此中国半导体业在每个细分领域的突破都是十分艰难, 而未来的市场又是个关键因素, 中国的大市场实际上是全球的市场, 但是有钱是不可能获得先进工艺制程技术, 唯有企业从内在需求出发来加强研发才是根本的出路. 集微网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