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合市场趋势, 抢占市场份额, 各行业厂商纷纷加快产品推出速度. 由于受技术壁垒, 竞争加剧等多因素的影响, 很多企业或主动或被动打起了专利战, 如海信, 格力, 奥克斯, 华为等.
案例一: 夏普与海信专利纠纷
近日, 在夏普发起对海信的起诉尚未完结时, 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日前正式向北京和青岛两地法院发起诉讼, 指控夏普多达十几款在中国国内销售的电视机产品侵犯海信发明专利权.
点评: 海信此次的专利诉讼, 代表着中国企业在应对国外专利壁垒时发出的强音.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速,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高价值专利储备保护自身利益, 在专利诉讼中变被动为主动, 体现出中国企业在专利布局和运用方面越来越成熟.
案例二: 格力与美的专利纠纷
2008年, 格力就美的空调 '舒睡' 功能侵犯其 '按照自定义曲线运行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提起诉讼;2012年, 格力起诉美的侵犯其 '可拆装式空调室内机管路安装挡板' 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 格力又起诉美的 '五谷丰登' 商标侵权. 2017年, 格力与美的专利之战再次爆发, 主要针对专利系名称为 '空调室内机' 的实用新型专利和产品 '制冷王' 系列空调.
点评: 专利侵权应当由法院判决. 针对美的, 格力之间频繁的专利诉讼, 最核心一点是, 美的和格力在空调市场上的份额增长快, 使得格力电器的市场份额受到侵犯. 格力通过专利诉讼方式, 打压对方品牌形象, 使得格力电器处于有利位置. 换句话来说, 专利之争也就是家电行业的竞争升级. 这种竞争升级也从格力控告奥克斯侵权一案中看出来.
案例三: 格力与奥克斯专利纠纷
今年, 格力控告奥克斯新品阿西娜系列空调侵犯了其专利权, 索赔1.1亿元, 创下行业之最. 同年8月, 奥克斯又针对格力在空调的面板, 导风门等技术上存在的多项侵权行为, 向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格力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5000余万元.
点评: 格力与奥克斯之间的专利侵权, 在本质上是商业竞争企业常用的制衡手段. 这与近些年来, 奥克斯空调市场发展迅速有直接关系. 格力希望通过专利诉讼手段, 在捍卫自身专利权益的同时, 能够使用以小博大的商业手段阻挡奥克斯扩张的步伐.
案例四: 华为与三星专利纠纷
作为国产手机的巨头华为来说, 最近几年也与三星在专利上争端不断. 2016年5月, 华为宣布在美国和中国对三星提起知识产权诉讼, 随后又在国内多个法院发起对三星的专利侵权诉讼. 同年7月, 三星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华为专利侵权系列纠纷.
点评: 华为, 三星的专利战争, 在官司上可能都尝不到甜头, 但是双方都希望通过此次战争, 证明自己的技术能力高超, 同时打好自身品牌, 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但在专利战中, 小公司告大公司一般都是为了要钱, 大公司之间互相告, 最后和解.
案例五: 小米与爱立信专利纠纷
由于小米与爱立信存在三年的专利纠纷, 致使爱立信对小米提出专利控告, 致使印度法院于2014年裁定, 小米侵犯爱立信的标准专利组合, 并下发禁令, 要求小米停止在印度销售和进口手机.
点评: 由于此前小米在标准核心专利组合储备量较小, 导致小米在印度专利诉讼上, 陷入禁销的被动局面. 因此国产品牌在开拓海外市场同时, 更要加强自身专利储备, 避免企业在海外遭遇专利诉讼时处于绝对被动的局面.
案例六: oppo, vivo与杜比专利纠纷
去年, 杜比实验室在印度分别起诉了OPPO, vivo, 在诉讼中称这两家公司在印度卖的手机没有未支付其专利费. 据印度法院裁定, vivo和OPPO每个月要向杜比实验室提供其使用侵权技术设备的详细情况, 包括制造, 销售和进口数据.
点评: 企业间专利诉讼是持久战, 是企业之间的利益权衡. 但是对于国产手机厂商而言, 其影响无疑是长远的, 尤其是作为印度市场新入者, 这对于国产商拓展市场将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案例七: 高通与魅族专利纠纷
2016年高通改变此前遭遇反垄断调查的颓势, 陆续与众多中国手机厂商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 但在与魅族谈判时碰了 '钉子' , 高通一气之下起诉了魅族. 作为被告方的魅族表示, 愿意为专利付费, 但是需要合理费率.
点评: 在标准必要专利之争中, 我国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的博弈时通常处于劣势地位. 主要是大部分的先进技术专利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而我国企业专利积累量小, 标准化必要专利匮乏, 在专利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要解决这一困境, 就需要企业密切关注技术发展方向, 积极突破技术创新, 形成有力的专利组合, 并且要参与到标准修订中去, 这样企业才能在专利战中提高话语权.
案例八: 华为与T-Mobile专利纠纷
近年来, 华为在开拓国外市场时, 对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T-Mobile发起专利诉讼. 华为在向美国法院提交的起诉书中指出, T-Mobile正在使用华为的专利技术, 且未签署许可协议. 2014年6月, 华为要求T-Mobile签署保密协议并开始专利授权谈判, 但T-Mobile拒绝签署保密协议与授权谈判.
点评: 华为控告T-Mobile的本质, 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美国业绩, 更为了提升华为终端在海外的品牌价值品牌价值.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入美国市场, 必须要破除专利壁垒, 藉此机会, 华为向外界展示自身实力, 同时也暗指美国运营商依然需要用到华为的专利.
综上, '专利大棒' 已成家电手机厂商的 '常规武器' , 导致厂商之间专利战频发的原因主要为: 一, 提升品牌价值形象, 抢占市场;二, 维护自身权益, 证明自身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