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电子商务巨擎阿里巴巴的双十一购物节, 是一场云端处理, 后勤部署和网路流量管理方面的最大挑战, 为增加订单需求同时维持系统稳定性, 运算技术是幕后最大功臣. 据Techwireasia报导, 2009年阿里巴巴购物平台每秒处理400张订单, 2016年提升到1.7万张, 2017年双十一购物节高峰期每秒处理多达32.5万张订单, 年增48%. 随着业务日益复杂, 对运算能力, 订货支付能力, 物流安排等基础设施带来压力. 为此, 阿里巴巴已经投资2个关键技术领域, 分别为云端运算管理和人工智能(AI). 增强用户体验是导入新科技的目标, 包括顺畅的使用经验, 以及客制化体验. 阿里巴巴软体工程师表示, 几年前每个人都看到相同的推荐与产品, 现在平台可以做到更个人化, 用户甚至可以看到朋友的推荐. 阿里巴巴眼前面临的2个主要挑战是保持不断成长的需求, 同时在物流系统愈来愈复杂下保持IT成本不变. 报导指出, 阿里巴巴系统已采用更多自动化功能, 特别是自动端到端负载测试, 避免系统基础设施因需求过大而崩溃, 白白损失订单. 用于负载测试系统的端到端工具包括所有系统流量数据的匿名模拟, 流量数据是阿里巴巴多年来的用户记录. 阿里巴巴工程师在不同负载标准上重复模拟流量, 在测试过程中, 机器智能和自动缩放系统将对这些负载做出反应, 调整资源分配并确保系统稳定. 如果流量处于高峰, 机器演算法会将任何剩余容量转移到付款和订单需求, 而一些不必要的批量分析工作可以迅速降级, 以利腾出空间, 这些重新分配系统由阿里巴巴的调度AI '达灵' 来运作. 因为系统可以自主运作, 因此可减轻工程师的负担. 由于阿里巴巴的基础设施日益自动化, 正在降低对人力的依赖. 报导指出, 线上系统本身, 包括自动缩放, 协同定位技术等关键工具都是自主运作, 或者只需要非常少的人机互动. 网路营运方面也整合全自动错误检测和复原工具, 避免网络流量出现问题, 让原本需要10分钟的工作, 可以在10秒内完成. 在这2年的负载测试中, 阿里巴巴预期, 未来手动准备系统工作可节省1千个工时. 生产系统自动化, 更少人为干预, 更加可靠后, 工程师空出的时间可以专注于提高机器智能, 做更有效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