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产业散乱差局面待打破 | 国产化突围之路艰辛

医药网11月6日讯 近期, 随着《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的印发, 医疗器械行业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日前指出, 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医疗器械的主要生产国和主要消费国之一, 到2020年国内的年销售总额预计将超过7000亿元, 未来10年年均增速达10%以上.
受益于政策利好,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迎来高速发展, 从陆续披露的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三季报, 以及此前的半年报可以看出, 医疗器械类企业业绩增幅明显. 其中,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鱼跃医疗' , 002223.SZ)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实现双增, 且增幅均超过20%; 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微创医疗' , 00853.HK) 上半年期间利润增幅高达272.4%.
良好的业绩表现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吸引了资本的关注, 近段时间, 包括美的, 海尔, 上海电气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布局医疗器械市场. 不过, 业内人士指出, 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仍然处于产业链低端环节, 高端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 离实现 '进口替代' 仍有较大的距离.
对此,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新华医疗' , 600587.SH) 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医疗器械相关扶持政策, 国产医疗器械 '进口替代' 空间巨大. 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自主创新来打造自身品牌, 提升与国际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拼抢行业红利
据中国 医药 物资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 医疗器械 行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080亿元, 剔除物价因素影响, 15年间增长了约17.21倍.
在行业整体发展迅猛的背景下, 各大医疗器械类 企业 也迎来加速发展期. 10月20日, 鱼跃医疗发布2017年三季报, 公司1~ 9月实现营业收入26.93亿元, 同比增长34.6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8亿元, 同比增长22.11%. 新华医疗三季报显示, 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0.91亿元, 同比增加20.09%. 另据微创医疗半年报, 今年上半年,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亿美元, 同比增长9.5%; 实现净利润2061.4万美元, 同比增长272.4%.
新华医疗方面向本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 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速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规模也一直不断扩大, 并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不断好转, 已经达到了近几年来一个最好的水平.
除了上述专业的医疗器械公司, 综合类医药企业的医疗器械板块也表现良好. 此前上海复星医药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600196.SH) 中报显示, 公司医疗美容器械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手术量保持快速增长, 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手术量超过12800台, 同比增长约60%.
由于发展势头强劲, 近段时间, 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吸引了大批资本的涌入, 甚至一些初创企业也获得了资本的大笔投资. 今年9月底,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1727.SH) 发布公告, 为推进在医疗器械行业的战略布局,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与其他投资人共同发起设立浙江联创永钧医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 医疗基金规模预计16亿元. 同时, 公司拟与上海联创永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浙江联创永钧医疗器械产业投资管理公司 (暂定名) , 投资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今年8月, 研发磁控胃镜胶囊机器人的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也宣布获得来自大中投资, 软银中国资本等6家投资机构合计1亿美元的投资, 用于新品研发和开拓市场.
行业巨头及多路资本的入局, 一方面证明医药器械行业前景广阔, 另一方面也让竞争愈加激烈. 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医疗器械类企业目前不仅要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 还要面对国内其他医疗器械类企业的竞争. 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突围, 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 以及具有国际视野. '目前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 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两方面.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各路资本都开始布局医疗行业. 所以相比资本, '技术' 在行业竞争中显得更为重要. 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才能发展出从产品的购买, 到维保, 再到更新这样一个良性的闭环, 也才能在这个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
尚处产业链低端
虽然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但根据各大研究报告及行业人士的分析来看,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份额和高新技术仍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近4000亿元规模, 年均增长率约23%. 但国外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份额已达到42%, 国内医疗器械份额仅仅只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14%, 整体水平相距甚远. 与此同时, 高新技术医疗设备一直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 '短板' , 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以家用医疗器械为例, 日前, 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 医院 旁的一家医疗器械专卖店了解到, 该店销量最好的是国产乐安牌血压计, 月均销量在50台左右. 根据销售人员介绍, 相比进口的医疗器械产品, 国产品牌性价比较高, 因此销量较好. 但该销售人员坦言, 质量技术方面, 进口医疗器械的精度要比国产产品更高.
'目前中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相对规模较小, 没什么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 70%~ 80%左右的医疗器械公司实际上只能算是组装公司, 主要都是从国外进口核心部件回来进行组装, 整体面临着 '散, 乱, 差' 的局面. ' 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指出, 国内目前使用的较为高端的医疗器械基本上都是进口而来, 要想缩小差距, 甚至实现 '进口替代' 难度较大.
在史立臣看来, 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如果单纯靠自己研发, 周期太长, 难度较大, 实际上有个便捷的路径, 就是到国外去收购优质资产, 通过收购引进他们的核心技术, 然后在中国市场量化生产. '现在这个时期恰恰是资本进入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通过整合国外资源才能打破 '散, 乱, 差' 的局面, 但收购的问题在于投资较高. '
王文华则表示,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研发, 资本的注入, 质量的把控, 以及公司的规模四个方面. 国内企业不仅应从海外引进 人才 资源, 还应关注海外一些拥有新兴技术的初创公司. 通过海外并购, 或者是专利的收购, 来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中信证券研究数据表明, 我国共有1.4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90%以上为规模在2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行业集中度较低, 小而散的企业格局难以承担研发和费用推广压力, 企业的研发力量薄弱对产业集群效应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归根结底,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这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林立, 行业集中度低的局面. ' 王文华表示, 想要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提高行业集中度, 一方面需要企业通过横向并购扩张增加产品线, 通过围绕核心业务的纵向扩张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 另一方面, 医疗器械行业原本上下游企业的纵向扩张也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这些原本处于医疗器械行业上下游的企业, 无论是原材料供应商, 还是自动化设备供应商, 都可以通过收购中小型企业来布局医疗器械行业, 完善产业链, 将原本零碎的行业重新整合. '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