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军解释这四大跨越包括: 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快速掌握了世界先进的非能动设计理念, 并成功借鉴和应用到CAP1400以及 '华龙一号' 的设计中, 大大提升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在以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上, 通过示范工程牵引, 攻克了一系列技术, 设备难题, 产业化应用走到了世界前列, 成为核电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三代核电站压力容器, 蒸汽发生器, 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型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屏蔽电机主泵, 数字仪控系统, 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均已完成样机制造, 高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 燃料装卸料系统等已实现供货, 使我国具备年产6到8台套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 三代核电综合国产化率从2008年依托项目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
超大型锻件, 690合金管, 压力容器密封件, 核级锆材等关键材料加工制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 高温堆燃料元件已经产业化生产; 核级焊材研制成功, 改变了我国核电焊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建成了首条从海绵锆到成品管, 板, 棒, 带材的完整生产线. 基础材料研制实现了补短板, 填空白.
在反应堆堆芯及安全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严重事故机理及现象学研究, 核电站关键材料性能研究等共性技术方面开展深入攻关, 建设了一批国际领先的大型台架和试验设施, 为我国新型核电机型设计, 持续提升核电创新研发能力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