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18:9, 柔性AMOLED, 帶你更全面了解2018顯示屏產業的發展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帶動應用終端的體驗升級, 除了相關元組件的技術升級以外, 面板也是大多數應用終端必不可少的部件, 因此面板的技術規格演化和供需狀況也受到了大多數應用終端廠商的高度關注. 集邦科技旗下 WitsView 研究副總邱宇彬認為, 中國的面板產業將持續為中國的科技產值提供一方之霸的貢獻. 同時, 他從五大關鍵趨勢出發, 分享了 2018 年的顯示屏產業發展狀況.

大尺寸面板產能充足, 2018下半年供過於求的狀況將得到改善

可以說, 2017 年大尺寸面板什麼都缺, 就是不缺產能. 邱宇彬表示, 2017 年大尺寸面產能擴充非常積極, 一共有 3 條新的產線 + 2 條產線的擴充. 而 2018 年, 產能依然非常充足, 並將新增京東方 10.5 代以及中電集團 8.6 代與 8.6+ 三條產線.

針對大尺寸面板的供需狀況, 邱宇彬表示, 2018 年全年供過於求比為 8.5%, 比 2017 年增加 2.5%.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不計算減產的情況下, 2018 年 Q1 的供需比高達 14.9%, 供需失衡狀況相對嚴重, 主要原因在於 Q1 是傳統行業的淡季, 而 Q2 的供需比將相對趨緩, 但還是高達 9.5%. 邱宇彬認為, 最快也要到 2018 年 Q2 底和 Q3 之間, 需求才會回升, 所以 2018 年下半年大尺寸面板的供需會相對平衡.

到2020年, 全世界至少有 4-5 條 10.5 代產線

據邱宇彬介紹, 目前規劃中的 10.5 代產線非常多, 2018年 Q1, 合肥京東方便將開出中國第一條 10.5 代產線, 這也是全球第一條 10.5 代產線, 因此備受矚目. 緊接著, 在2019年, 國內的華星和韓國的 LG 都會啟動第一條 10.5 代產線; 此外, 鴻海和夏普在廣州的產線也會在 2019 年進入 10.5 代.

同時, 京東方 11 月會在武漢宣布第二條 10.5 代產線的動土, 預計到 2020 年也會加入市場供給的行列. 換言之, 到2020年, 京東方旗下至少有 2 條 10.5 代產線, 而全世界至少有 4-5 條 10.5 代產線. 值得注意的是, 10.5 代面板大小是 8.5 代的 1.8 倍, 怎麼去消化產能是未來業界必須去解決的課題.

在產能佔比方面, 邱宇彬表示, 2017年, 10 代以上產能佔比非常小, 只有 3%, 主要的產能貢獻還來自於 8.x, 主要是8.5代, 產能佔比達 58%. 隨著 2018 年 10.5 代陸續加入這個市場, 預估到 2020 年, 全球 10.5 代的產能大概會達到 14% 的佔比, 恐擠壓 6 代與 7.x 代的生存空間.

在各區域面板產能市佔方面, 邱宇彬表示, 2017年, 產能佔比最大的是韓國, 第二是台灣, 第三是中國. 預計到 2018 年, 中國廠商會以 32.5% 的市佔比拿下全球第二大產能的面板區域. 此外, 隨著京東方, 華星 10.5 代產線的開出, 預計到 2019 年, 中國會以 37.4% 的佔比拿下全球大尺寸面板的冠軍寶座.

邱宇彬介紹, 10.5 代主要有兩個關鍵的產品, 一個是 8 面取的 65 寸, 另一個是 6 面取的 75 寸. 相對於 75 寸, 65 寸的產品離我們更近. 2015 年, 台灣廠商因 6 代線兩切的優勢佔據整個 65 寸的市場工藝, 但是隨之韓國廠商就以 8.5 代混切方式 (65寸+32寸) 掌握 65 寸面板的主導權.

目前, 中國廠商還沒有嶄露頭角, 但是在 10.5 代加入之後, 預估到 2020 年, 整個 65 寸供給會出現很大變化, 首先, 京東方就一家廠商的供給佔比會達到 24%, 再加上華星的 8%, 中國廠商會佔據三分之一的 65 寸工藝市場, 所以不止是產能上領先, 中國廠商在大尺寸, 大世代的供給角色也會越來越重要.

目前在高端電視中, OLED 比量子點更受歡迎

2017年, OLED 電視的出貨達150萬台, 明年在 LGD 持續擴產的前提下, 出貨上看 240 萬台, 滲透率可望首度突破 1%. 但是, 量子點電視的出貨可能只有 125-130 萬台, 換言之, 在高端電視的競爭中, 量子點相較於 OLED 敗下陣來.

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結果呢? 邱宇彬表示, 其實領頭羊的角色永遠是最重要的. 量子點的領頭羊是三星, 但是三星 2017 年下半年在策略上有非常大的轉變, 三星放棄了所謂高端但是沒有量的產品, 反而把出貨的重心放到中階但是起量的產品. 因此, 三星在量子點的資源減少了, 自然減少了整個量子點包括國內 TCL, 海信在量子點上的關注程度.

那麼, 未來量子點和 OLED 之間的競爭態勢是怎樣的呢? 邱宇彬認為, 從短期來看, 特別是2018年, OLED 因為稀缺, 在高端電視市場依然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但是, 必須要強調的是, OLED 在電視市場面臨了三個非常重要的挑戰: 一是目前 OLED 在全球只有 LGD 一個供應商, 這使得很多客戶不敢去啟動 OLED TV 的計劃; 二是液晶電視降價有限跟面板的價格脫離不了關係. 因此, OLED 明年如果要維持 240萬-250萬的出貨, 必須在終端的售價上作出犧牲, 但這樣的壓力最直接的會反饋到 LGD 身上, 因為客戶會要求他們在 OLED 面板上做一個降價; 第三個挑戰也是最大的問題, 一年 150 萬台的出貨在全球的佔比只有 0.7%, 代表這依然只是一個非常小的利基市場, 利基市場的概念表明他很有可能被剔除在整個行業之外.

反觀量子點電視, 是不是因為三星策略的轉換就完全沒有希望了呢? 邱宇彬認為, 實際上沒有這麼悲觀, 第二代的量子點電視 (QDCF) , 即 QD 量子點材料跟現在的液晶屏上的彩膜做結合, 有助於降低整個量子點的成本, 最快 2018 年下半年會在面板端放量, 然後產品的量產可能需要等到 2019 年下半年.

AMOLED 在智能機市場持續蠶食, 柔性 AMOLED 將取代硬性AMOLED

OLED 在小尺寸上的投資非常積極. 邱宇彬表示, 小尺寸 OLED 產能的擴產熱度持續維持不贅, 預計 2018 年產能將比 2017 年增加55.3%. 2015 年到 2020 年間, 小尺寸 AMOLED 產能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37.2%. 小尺寸 OLED 產能的擴產上, 除了 Samsung Display 持續積極應對外, LGD 也因為主要客戶 Apple 採用風向的改變而轉趨積極. 中國包含京東方, 天馬, 國顯等廠商接下來也將扮演產能推升的關鍵角色. 此外, 考量資金與市場競爭, 日本跟台灣廠商在 OLED 的投資上顯得十分保守.

同時, 邱宇彬表示, 今年在 iPhone X 的推出激勵下, 搭載 AMOLED 面板的 iPhone 比重為 20%. 隨著 AMOLED 面板供給量的提高, 預計蘋果最快能在 2020 年將所有的 iPhone 轉至 AMOLED 陣營.

據悉, samsung Display 今年獨佔 iPhone AMOLED 面板的供應. LGD 積極投資柔性 AMOLED 產能, 預計 2018 年能開始對 Apple 供貨. 由於技術與產能獨步全球, 邱宇彬預估即使到了 2020 年, Samsung Display 的供貨比重還是超過一半.

邱宇彬認為, 開拓 AMOLED 面板供應商將是持續是蘋果未來幾年的重要課題, 除了韓系廠商外, 日系甚至中系廠商都可能加入 AMOLED 對 iPhone 的供給行列. 蘋果會選擇誰會做下一個柔性 OLED 的供應商呢? 邱宇彬提出了四個指標給大家參考, 分別是企圖心, 充足的資金, 關鍵設備的取得 (世界一流的蒸鍍設備) , 現有業務的合作.

此外, 邱宇彬表示, AMOLED 在智能機市場持續蠶食, 2017年滲透率為28%, 預計到2020年會攀升至 43%. 考量產能擴充的方向以及規格的獨特性, 柔性 AMOLED 將是未來幾年滲透推生的主力, 其佔比將從今年的 28% 提升到 2020 年的 61%, 硬性 AMOLED 很有可能被淘汰.

2017年第4季度 18:9 面板傾巢而出, 並將保持高速增長

2017年可以說是全面屏的元年, 但是元年通常也會出現很多的狀況. 邱宇彬表示, 今年最大的狀況是全面屏的手機屏幕供給都要集中在 2017 年 Q4. 同時, 這也衍生了兩個問題, Q3 已經有廠商推出全面屏面板, 從而因比較高的單價在市場上取得較高的利潤, 但是一旦進入 Q4, 各主要面板廠的 18:9 面板傾巢而出, 使之進入標準化的輪迴, 屆時 18:9 與 16:9 的面板價格競爭將越趨激烈.

最後, 邱宇彬表示, 隨著面板供應限制逐步解除, 2018年 18:9 滲透率上看 36%, 未來 18:9 面板將維持高速成長的趨勢, 預估至 2021 年佔比達 8 成以上. 希望屆時能刺激到已經趨於飽和的智能手機市場.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