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 | '农业科技创新' | 集体采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0月21日, 十九大新闻中心举行 '农业科技创新' 集体采访. 农业部党组成员, 中国农科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农业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灵玲,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 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等5位党代表结合自身工作介绍了农业科技发展情况, 并就相关话题答记者问.

'十九大报告强调, 要始终把解决 '三农' 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唐华俊表示,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和关键要靠科技, 靠科技创新, 靠科技进步. '

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今天的主题是农业科技, 与我们吃饭有关系, 从我们每天餐桌上不断丰盛, 丰富的变化, 就是米袋子, 菜篮子, 果盘子, 奶瓶子的变化, 就能够看到农业科技的变化和进步. ' 唐华俊说.

'十八大以来, 农业科技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有三个指标. ' 唐华俊介绍说, 一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已经超过56%;二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 现在小麦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水稻, 玉米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三是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2016年稳定在96%. 现在大田, 园艺都实现了良种化.

唐华俊表示, 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的进步和进展, 具体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 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方面, 包括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上, 比如水稻, 黄瓜, 桑蚕, 这些基因组学作物现状的形成机理机制有很好的进展;一些设施技术, 智能植物工厂, 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另外, 在条件平台建设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 农作物基因资源重大科学工程, 农业生物安全重大科学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农业部以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为抓手, 加大投入, 现在已经建成了42个综合实验室, 下面又建了近300个专业或者区域实验室, 同时还建了近270个实验台站, 综合实验室有专业或区域实验室, 还有科学观测试验站, 在此基础上, 遴选了400多个农业科学野外观测台站, 建成了一大批数据中心.

在成果转化加快方面, 比如推广转化体系, 过去所谓的 '线断, 网破, 人散' , 在过去五年有很大改善. 队伍建设, 业务用房建设, 条件装备方面有很大进展. 重点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 围绕需求进行推广, 有重点地来开展工作. 推广转化的模式机制也有创新, 比如 '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示范户' ,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方面, 农业部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探索, 以小麦, 水稻, 生猪等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 以产业为主线, 组建了产业技术体系, 每个体系有首席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下面还有若干个岗位科学家, 还有若干个综合试验站, 形成了一个体系, 把全国的科研机构, 大学, 企业, 都能够联合起来, 共同围绕一个产品的科技问题发挥作用,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 2014年, 农业部开始组建了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这几年来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何中虎代表介绍了小麦育种方面的成就. 他表示, 过去五年小麦的持续增产对保障粮食产量登上新台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 全国小麦育种取得了三方面进展: 一是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应该说跟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基本上并驾齐驱, 有些领域可能还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育种家培育了100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绿色的新品种, 其中有6个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 三是华北北部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由过去的4-5次, 减到现在2-3次, 用水显著减少.

魏灵玲代表介绍了设施农业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的情况. 十八大以来, 设施农业的面积增长非常快. 现在, 国家的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410万公顷, 产值也有9800亿元, 创造了4000多万个就业岗位. '我们一方面注重自主创新和原创技术的突破, 另一方面也在做科技成果的转化, 把科研成果连接应用单位和农民的 '最后一公里' 打通. 现在已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 能够让科技成果给农民增加收入. '

科技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

在回答记者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 科技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问题时, 唐华俊代表说, 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全面的部署, 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要适应市场的需求, 改善供求关系;二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提高竞争力. '围绕这三个方面, 科技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

第一, 绿色投入品的开发, 研究, 运用提速. 从农药, 肥料, 饲料投入品上下功夫, 推出绿色的投入品. 去年农药已经实现了零增长, 化肥今年差不多也能够实现零增长.

第二, 推出一系列新品种. 现在的超级稻品质好, 产量高, 还有油菜, 小米, 小豆等, 市场效益也很好, 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助于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第三, 创新技术集成. 要提高品质, 把相关的做育种的, 搞植保的, 栽培的, 加工的组成一个全产业链的研究团队, 组成一个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 针对不同的作物, 不同的品种来进行推广, 提高品质, 改善结构.

谈到绿色发展, 沈玉君代表表示, 农业绿色发展要靠政策的引导, 也要靠科技支撑, 所以作为农业科技人员深感责任重大. 十八大以来, 我们国家在耕地质量提升,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还有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环境修复等等这些领域已经研究推广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模式. 到2016年底, 我们国家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60%以上, 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 可以说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

在回答记者 '如何推动有机肥的使用' 相关问题时, 沈玉君代表表示, 这些年,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带动有机肥的利用. 一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 在全国选了100个果菜茶生产县和畜牧生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 二是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启动的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项目, 提到2020年要支持200个以上的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 此外, 还有一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等等.

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 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科技对于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的作用, 凌继河代表有着切身体会. 在回答如何解决种粮效益问题时, 他说, 主要就是六个字: 良种, 良法, 良田. 对农民来说, 好的粮食品种能大大提高收益. 以前种普通大米每斤卖到两块钱, 现在好品种大米可以卖到18块钱一斤;以前想吃好米要从外国进口, 现在中国自己种的米更好吃, 更香, 更有营养, 粮农收入也增加了.

'这次十九大报告里对建设创新型国家, 对创新驱动发展专门做了部署, 在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等不同领域, 我感觉差距既是潜力, 也是动力, 我们将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精神, 重点在基础和原始创新部分进一步加强. ' 唐华俊说, 在技术方面也要加强研发,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等, 另外区域性的技术集成方面也需要加强.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