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还没火, 就开始倒闭了

王思聪的 '吃翔' 之赌结局看来不远了.

共享充电宝行业尚未进入红利期, 却似乎已经开始洗牌.

10月11日, 杭州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宣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 据该公司微信公众号透露, 他们已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 并提醒用户及时将未提现的押金提现. 而在9月底, 另一共享充电宝企业Hi电内部员工在网络晒出《调岗通知书》, 并爆出Hi电全面收缩线下推广团队的裁员内幕.

事实上, 自共享充电宝问世以来便争议不断. 5月初, 聚美优品宣布斥资3亿元投资的街电项目后不久, 王思聪就怒批共享充电宝说: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就吃翔, 立帖为证' .

随着新玩家的不断加入, 一大批共享充电宝逐步落地于餐厅, 商场等公共场合. 而关于共享充电宝究竟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的讨论才刚刚消停, 行业疲软之声又起. 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究竟能否走得通?

首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倒闭

公开资料显示, 乐电的运营方为杭州兔兔帮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5年1月. 乐电于今年3月份上线, 是一种自助式的租借终端, 每台设备设置了9个仓门, 仓门内放置的充电宝自带适用于苹果和安卓手机的数据线, 24小时内可免费使用, 逾期2元/天, 50元封顶. 押金为50元, 并在归还充电宝后自动退回.

今年4月, 乐电的投资方杭州兔兔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楼莹莹在接受《杭州日报》采访时曾透露, 他们当时在杭州铺设了300多个共享充电宝柜, '我们目前已布局了超过300个点, 包括商场, 酒店, KTV还有公交车站, 充电宝数量近2000个. '

但短短半年时间, 乐电充电宝就无疾而终, 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首个退出的企业. 究竟是内部原因还是融资失败, 截至发稿时, 乐电方面没有公布停止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的具体原因.

'根据公司政策, 现已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 本公司将停止运营该项目, 请各位用户及时将未提现的押金提现, 谢谢' , 10月11日, 乐电在其微信公众号上这样宣布. 他们同时提醒, 提现后余额会在1至2个工作日原路退回. 对于部分用户提现失败的情况, 乐电方面回应称, '服务器由于故障原因, 有部分用户可能暂时无法提现, 技术人员正在维护中. '

使用率低, 难以回本

普通押金100元的共享充电宝只要使用率保持在40%就能收回成本, 而乐电的押金则定在了50元.

据南都记者调查获悉, 移动电源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 分别是电芯, PCB电路板, 外壳以及数据线, 其中成本最高的两个部分是电芯(电池)和PCB板(对电芯充放电进行管理的部件). '电路板5元钱, 外壳2元, 1000毫安电池平均5元. 10000毫安也就是50元. 加在一起(成本)也就57' , 一名从事充电宝行业的知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 '量大的话还会更便宜. '

目前, 市场上移动式共享充电宝容量大多在6000毫安左右, 由此可以推算出, 一块6000毫安共享充电宝的成本为40元左右. 上述业内人士给南都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乐电共计有2000个充电宝投向市场, 硬件成本共计8万元, 50元押金意味着需要有1600个充电宝租出方可回本, 使用率需要保持在80%左右.

事实上, 除了乐电之外, 市面上大部分移动式共享充电宝的押金在100元左右, 因此使用率达到40%即可回本. 然而对比共享充电宝实际的市场使用情况可以看出, 使用率想要保持在40%仍然比较困难.

据了解, 同样作为柜机式充电宝的街电目前已经进入了全国70多座城市, 共投放了30多万台设备, 近140万个充电宝, 日订单量达到22万单. 这意味着使用率仅在15.7%.

值得注意的是, 上述算法并没有将团队薪资和运营成本计算在内. 倘若以1元/小时的租金来维持团队及运营成本需要将共享充电宝的量铺到多大? '我们暂时不考虑盈利' , 街电方面向南都记者表示, 街电已于近日开通支付宝芝麻信用达到6000即可免押金的服务, '押金是很多人不愿意使用充电宝的原因, 用芝麻信用免押金以后用户量会更大. '

为什么共享充电宝火不起来?

关于共享充电宝为什么火不起来, 许多理由也是有点理性判断与常识都能看到: 一是手机用户都需要充电,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手机充电是刚需不代表在外租赁充电宝就成了刚需, 但充电宝体积小随身携带方向, 当前电池技术的进步, 一天一充基本上是可行.

其次, 对于用户来说, 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 当前共享充电宝市场事实上打的其实是这种偶发性需求而不是高频需求.

而要命的是, 充电宝几乎是手机用户人手一个, 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 带个充电宝耽误的时间远比到处找商场去租赁一个充电宝要来的方便, 不至于像投资人所说的 '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 更别说带充电宝' . 即便用户会使用充电宝, 但也不会是一个高频的行为.

另外, 当前无线充电, 快充等技术在发展, 电池技术理论上是在不断进步, 一天一充发展到2天一充, 再到7天一充是技术进步的规律.

说到底, 当前共享充电宝创业者赌的是充电与电池技术未来多年将会原地踏步不会进步的这种侥幸心理, 因此这个生意就只能是一个短期圈钱的项目, 不可能是一个全国铺开长远运营下去的生意.

另外从共享的本质来看, 如今的共享单车, 共享充电宝和滴滴有着本质的的不同, 滴滴仅仅是做一个互联网平台, 将私家车等闲置资源吸收进入平台共享, 所有的共享资产都是平台供给侧用户(司机)自己的, 它的边际成本效应为零.

滴滴的模式说是共享经济平台是可以说的通, 这也是它形成规模效应之后能够快速形成共享平台网络效应的根本原因.

但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都是重资产模式, 都需要不断花钱去制造设备, 不仅要运营互联网平台, 还要不断铺设备, 桌面与机柜式充电宝都需要一个商场一个商场不断去进行地推, 随着硬件摊子铺开越来越大, 花的钱越来越多, 维护成本与风险越来越大, 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越来越小.

一方面, 因为滴滴这类共享经济模式它的设备是供给侧用户自己的, 因此, 它不会产生公地悲剧遭遇过度使用被破坏.

而共享充电宝与共享单车都会引发公地悲剧, 即作为一项共享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 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 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 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与消耗, 快速损毁. 这难以避免的是维护成本对现金流的啃噬, 折旧对净利润的消耗等.

而共享单车比共享充电宝好在, 产品属性上, 前者高频产品, 单价足够高, 不便携带容易丢, 分时租赁是可行的, 而共享充电宝则单价低, 易携带, 偶发性需求, 属于低频产品, 不适合大规模去铺量.

另一方面在于在外充电宝需求是偶发性需求而不是持续性刚需, 共享充电宝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清晰, 尽管有广告, 超时收费等收入, 但整体从一个稳定持续运转的商业模式来看, 随着边际效应递减, 怎么持续的赚钱填补成本投入还是一个问号.

此外, 抛开盈利模式不谈, 共享充电宝的安全问题也值得忧虑. 目前关于充电宝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爆炸, 失火等事故时有发生, 充电宝自动匹配读取用户隐私, 安全数据, 被植入相关病毒的新闻时有发生. 在全国范围内这个生意大规模铺开的话, 安全事故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说到底, 这类共享不是真正的共享, 而是一种重资产模式的硬件租赁. 这类硬件租赁项目不是建立一个互联网平台鼓励人们把闲置资源拿出来共享获取一定的收益, 而是在该类硬件的拥有量已经饱和的情况下, 没有对人人皆有的存量充电宝的闲置资源的二次利用, 而是不断制造增量, 制造落后产能与硬件垃圾.

总结

在如此短时间内涌入这么多玩家和资本, 共享充电宝行业确实存在泡沫. 不经思考一窝蜂而上多半会诞生许多烈士. 如今打着共享经济的旗号的诸多创业项目无非又是跑在一条老路上, 很显然, '风口' 上的共享充电宝创业, 想让王思聪 '直播吃翔' 还是太难.

2016 GoodChinaBrand | ICP: 12011751 | China Ex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