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 我国政府在东北玉米产区相继出台了饲料企业收购玉米补贴政策. 东北产区政策逐步落实, 与深加工补贴一同支撑玉米市场价格底部.
在政策支持下, 东北玉米收购价格小幅上涨, 目前东北地区多数饲料企业库存在20~40天用量不等, 但一些有远见的饲料企业开始订购5~6月份的玉米, 价格较目前水平高出100元/吨. 这是笔者认为近期玉米疯涨的又一主要因素.
补贴亮底牌助力东北市场
东北玉米价格之所以上涨, 一是受深加工及饲料企业采购玉米补贴政策影响, 区域市场 '抢收' 气氛浓厚, 同时, 中储收购库点, 贸易客户, 加工企业, 受到补贴的饲料企业和存有备货心态的南方饲料企业, 以及计划交割的产业客户等主体, 相继出现在产区收购市场, 描绘出一幅 '多元化' 市场收购画面;
二是目前东北地区多数饲料企业库存在20~40天用量不等, 但一些有远见的饲料企业开始订购5~6月份的玉米, 价格较目前水平高出100元/吨;三是中储粮一次性储备轮入继续展开, 南方用粮企业产地采购增加, 加之北方港口装船需求旺盛, 刺激产区贸易商囤货. 在此情况下, 为吸引基层上量, 贸易商普遍提高收购价格, 推动市场玉米价格上涨.
促进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2017-2022年中国制种玉米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表明, 化解当前粮食高库存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大玉米加工转化能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临储政策退出和 '价补分离' 政策提出使得东北的资源优势得以体现. 在国内粮食市场出现阶段性, 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 应适度发展粮食精深加工, 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增产, 合理消化主产区玉米库存. 要推动玉米深加工产业兼并重组, 加快推进玉米深加工产业链延伸, 推动淀粉向糖, 酸, 醇, 脂, 酶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 据调查, 深加工是我国玉米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玉米消费量约占国内玉米消费总量的30%左右;其中淀粉(占深加工玉米用量55%-60%), 酒精(包括燃料乙醇占深加工玉米用量30%)和氨基酸(味精, 赖氨酸等占深加工玉米用量10%)等.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 2017年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和以陈化粮为原料的企业将更加受益, 深加工企业原料成本降低, 产业上下游价格关系逐渐理顺, 企业开工率将继续回升;玉米淀粉, 酒精等深加工品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一些企业已开始扩大产能, 推动深加工进一步发展.